據介紹,劉金鐸的祖父曾隨曾國藩的湘軍進京,學下瓷刻這門技藝,後被其父親傳承。一次,劉金鐸無意間看到祖上留傳下來的一件刻有花鳥圖案的瓷刻筆筒,愛不釋手,決心重拾瓷刻這門祖傳技藝。至今30年,這把刻瓷的刀仍握在他的手中。
與祖上不同,劉金鐸曾學習過現代繪畫,後又參加湖南師大美術系的函授課程。系統的繪畫訓練,讓他掌握了西方藝術中人物塑造與光影表現技巧。
但他並不滿足,從2000年起,劉金鐸追隨傳統瓷刻的發展軌跡,四處尋跡,了解南北瓷刻的特點和技藝要領。北京、天津、山東,每到一處尋訪觀摩,他都會向名師和民間藝人學習交流瓷刻經驗。有時,遇到守口如瓶的保守師傅,他就購買一些作品回家反覆鑽研。歷經三年的考察研究,在對瓷刻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後,他確定了自己在瓷刻藝術上的發展思路與方向,即將西方繪畫手法融入中國的傳統瓷刻藝術,並將人物肖像瓷刻作為自己的主要探索領域。
冷門絕藝 心憂傳承
劉金鐸表示,在國外參展參賽多年,還未見過其他國家有相似的手工藝術。他認為,這門手工藝價值不可小覷。但作為「非遺傳承人」,談到寶慶瓷刻的傳承問題時,劉金鐸卻是憂心不已,「刻瓷是集金石、繪畫、雕刻於一體的藝術,從事刻瓷創作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更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和精力。而且這門藝術非常冷門,能學進去的人不多,我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傳承人,我們這一行,就希望這門老手藝能不斷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