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墟市不只趁墟 傳統應予承傳

2018-03-06
■「北區墟市節」試驗計劃早前舉行。 資料圖片■「北區墟市節」試驗計劃早前舉行。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墟巿是不少市民的集體回憶,市民除了在墟市購買日常所需,更可購買到特色的街頭小食,感受地道文化,亦可與社區經營者建立關係,墟市在市區擔當着提供民生所需、娛樂及社區聯繫的角色,經營模式更能體現香港人刻苦勤奮、絕處逢生的精神。然而,隨着社會發展及變遷,加上政府收緊衛生政策及加強執法,不少墟市經營者已遷入店舖或改營其他生意,現時墟市多只以「天光墟」或短期形式進行。墟市面對經營者及經營地點日少、食環署規管等問題,墟巿文化在這種環境下能否承傳,並為市民提供另類的消費及休閒選擇?政府可以提供什麼支援? ■李啟豪老師(青松侯寶垣中學)

簡化程序 放寬法例

從不同持份者的關注點可見,政府在墟市政策上需要考慮對當區環境、衛生及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造成了在墟市政策上的不同限制,加重墟市營運開支,亦加劇申請難度,可能減低墟市對大眾的吸引力及樂趣。

另一方面,欠缺長遠規劃及支援不足等問題亦影響了墟市的發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曾提及墟市政策,綜合各方意見,政府可嘗試在以下方面提供改善,以支持墟市的發展。

1. 成立跨部門協調小組

有鑒於現時墟市申請需要聯繫多個部門,而部門間的條例有所不同,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成員何智聰提出,政府可成立跨部門協調小組,在每區設立統一聯絡人機制,統籌發展墟市事宜及推動政策,避免各部門條例互相牴觸,對申請造成負面影響。

2. 放寬現行法例及簡化申請程序

現時規管墟市的條例內容或過於嚴謹,一般市民需要申請牌照、購買消防設備及規劃地方用途以符合條例等,所費不菲,如只舉辦短期墟市明顯不符合成本效益,政府應考慮對短期墟市放寬法例要求,並簡化申請程序,以鼓勵更多經營者參與。

3. 設立長遠墟市政策

政府應落實長遠的墟市政策,例如在各區開放試點在特定日子設立墟市或設立長期墟市,設立部門統籌、提供撥款、技術以至物資支援,協助營運者符合相關條例要求,改變現時只依靠民間力量或非牟利組織作為主導的情況,由政府積極推動墟市發展,長遠有助發展墟市,成為各地的旅遊點或地區休閒點,既可帶動就業,亦為居民提供更多選擇。

【新聞背景】政府態度開放 政策未夠主動

隨着近年物價上漲,傳統商場租金上升,市民購物的選擇日漸減少。民間對墟市訴求日多,立法會設立了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研究及討論利用各區閒置土地讓居民設置墟市,並向政府提出建議以完善設立墟市政策。政府近年亦有意發展墟市,過往在2012年更曾撥款1,000萬元在天水圍建立天秀墟,提供了200個固定攤位,計劃為期5年,由東華三院負責營運及管理。然而由於地點不便,未能方便市民購買日常用品,亦不提供熟食,開業至今人流及業績亦不如預期。

儘管政府多次強調對墟市的地點及形式持開放態度,民間普遍認為政府在協助設立墟市及相關制度上未有足夠支援及欠主動,不少墟市只透過民間團體自行協作舉行,而且過程繁複,所需文件眾多。

在設立墟市前要先自行尋找合適場地,然後評估對社區影響,再制定初步建議,交予區議會及地區投票及表達意見,最後才可向各部門申請,申請後亦要符合各部門的牌照及安全要求方可營運,單單立法會的墟市申請資源指南草稿就多達70頁,可見程序之繁複。

亦有人指出,政府的牌照規定僵化,往往未能因時制宜,例如食物生產監管制度不容許墟市檔將生的食物煮熟,只允許營運者提供有限度明火煮食。亦有團體認為政府部門欠協作,在墟市申請時需要聯繫多個部門,例如墟市用地申請需要聯繫康文署或房屋署,而牌照及安全則需要聯繫消防處及食物環境衛生署,但部門間沒有協調,部門條例互相矛盾,亦欠缺協調機制,加劇申請難度及拖慢進度。

在墟市申請過程中,政府亦未有足夠支援。去年深水埗數次的見光墟活動就由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等多個民間團體自行合作,向深水埗區議會提供建議,經區議會內相關工作小組及大會審議通過後,由計劃場地、招募義工及經營者以至進行宣傳,均需由地區組織自行規劃。

【持份者觀點】既要衛生安全 亦需方便市民

1. 政府部門

關注點︰衛生及安全

食物環境衛生署在審批墟市食物牌照時需要考慮食物的衛生及對區內環境衛生的影響。

現時「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牌照條款規定攤位只能翻熱食物,其目的是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感染或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受感染,這就造成商戶未能提供明火即製的食品,如魚蛋、雞蛋仔及夾餅等。

除此之外,食物烹調方式各有不同,明火煮食或會產生油煙和煮食氣味,對附近環境衛生造成困擾,擺賣亦可能引致人流聚集,造成道路阻塞、噪音及環境衛生問題。

為了保障消防安全,每個熟食攤位均需要有滅火筒,並規定逃生通道數量及通道闊度的最低要求。為保障附近行人安全,亦局限了明火煮食的規模,以免易燃物料囤積。

除此之外,消防處更會派員到墟市視察實際環境,制訂相關的消防安全規定,然而主辦團體反映消防安全規定每有不同,而且視察後往往未有足夠時間作出改善,申請最終被拒。

2. 攤位營運者

關注點︰營運開支及商譽

由於攤位營運者一般為當區居民,深水埗區以基層人士為主,消費力有限,因此營運者均較關心營運開支,過高的開支成本可能推高商品價格,令商品欠缺吸引力,營運者亦未必有足夠資金改善設施符合牌照及安全要求。

除此之外,營運者亦較關心食物的素質會否影響其商譽,不少營運者均擔心未能提供明火煮食會影響食物質素,因而退出活動。

3. 區內市民

關注點︰地點的便利性、消費體驗

墟市能為區內市民提供更多購物選擇及休閒地點,現時不少墟市均設於較低收入地區,主辦目的是幫助低收入人士減低日常開支,為他們提供更低廉的商品選擇。

區內市民一般較關注地點是否便利及商品是否多元化,如天秀墟就因地點不便利及商品只有乾貨,未能吸引市民前往。

4. 一般市民和旅客

關注點︰文化承傳/保留獨特性

一般市民及旅客較關心墟市能否承傳地道的飲食及消費文化。

一些地道小食或傳統工藝能吸引市民或旅客前往墟市,主辦機構調查發現,93%受訪市民認為明火煮食更能保留地道熟食小販特色,市民普遍支持放寬墟市明火煮食限制,而且明火煮食亦能令商品更多樣化,因此是否提供明火煮食亦會影響市民前往意慾。

【小知識】天光墟

天光墟是指清晨或半夜開店,早晨打烊的攤位,由於甚具特色,不少市民及旅客均會特地前往,現時較著名的是旺角的水族用品天光墟及天水圍的日用品天光墟。

【小知識】有限度明火煮食

由於受制於食環署發牌限制,現時墟市只能提供有限度明火煮食,亦即只能把食物以明火翻熱,而非把食物由生煮熟,部分傳統小食如雞蛋仔等需要即製的食品,將無法在墟市即製出售。

【想一想】

1. 有人認為墟市售賣食物是傳統,政府不應限制;亦有人認為墟市的食物難以保證衛生,因此只能有限度明火煮食,你較同意何者的看法?

2. 發展墟市有什麼困難?

3. 有意見認為政府應發展墟市成為旅遊景點,你如何評價此看法。

【答題指引】

1. 本題的重點在於傳統和衛生兩點,同學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如有沒有辦法可以保證食物的衛生,或墟市是否必須出售明火煮食的食物等,然後再決定支持哪個觀點。

2. 本題同學可舉出發展墟市的難處,例如監管問題等,同學可以考慮墟市對附近的居民有什麼影響,例如噪音和衛生問題,再考慮會否有人對發展墟市提出異議。另外,同學亦可以考慮政策的限制,例如發展墟市需要各個政府部門互相合作,但各部門的條例又互相抵觸,造成墟市難以獲得政府批准等。

3. 本題屬於開放評論題,同學可以考慮不同的觀點。如支持發展墟市成為旅遊景點,就可以指出遊客對於地道的傳統文化有興趣,發展墟市既可以令本地居民多一個購物的選擇,又可以保留地道的傳統文化,更可以吸引遊客,實在是一舉三得。

反對的話,同學可以指出墟市本來是基層市民購物的地方,若是發展成旅遊景點,或會出現貨物太貴、本地人不會前往消費等問題,而且發展成旅遊景點的話,就代表當地的旅客人數上升,如果墟市太靠近民居,或會造成不良影響。

【延伸閱讀】

1. 《北區墟市節 凝聚社區情》,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9/11/YO1709110006.htm

2. 《天光墟多窮長者 擺檔幫家計》,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12/03/HK1612030040.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