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雙城記:青要勝於藍

2018-03-09

何翼平

這一晚,走進文化中心大劇院,從樓梯走向劇場的人流,已經可以判斷今晚票賣得不錯,果然差不多滿座,當晚演出的不是交響樂、芭蕾舞,而是京劇。

京劇在內地一向票房麻麻,記得,那年也是香港藝術節,中國國家京劇院來港演出我用話劇改編的京劇《德齡與慈禧》,演員對我說:「剛上場就嚇了一跳,觀眾席三層樓全滿,差點忘了台詞兒。」他們已經習慣了半場觀眾的現象。這些年,內地劇場文化火爆,但戲曲的觀眾比起話劇、音樂劇還是差很多,而且台下白花花一片,看戲的基本上是白頭髮的老年人。

香港藝術節愈來愈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今年有四台京劇演出,我只有空看了最後一場《紅鬃烈馬》。故事講薛平貴與大小姐王寶川的愛情故事,兩人貧賤成婚,苦守十八年,守到飛黃騰達,這一發發得有點大,流浪漢做了皇帝。劇本寫得很有情趣,明知故事是編的,照樣吸引人津津樂道百看不厭。其中《三擊掌》、《武家坡》幾段折子戲久演不衰,凡是名角都演過,差不多演了二百年。

國家京劇院演員陣容一流,就算是丫環、宮女、龍套,也像模像樣,主演自然更好。這家劇院的演員主要來自中國戲曲學院,以前叫中國戲曲學校,新中國有一任校長史若虛,在他任內培養出錢浩樑、劉長喻、張曼玲、張春孝、劉秀榮、楊 秋 玲等一大 批 優 秀 年輕 演員,成為梅尚程荀老一輩的接班人,是京劇中興的一代。這一批演員如今都已年過八十,接替他們的已有二三代演員,可惜出類拔萃的不多,連能與他們相提並論的都很少。

當晚這台戲,整體來說還不錯,台下有些第一次看的年輕人,時有掌聲笑聲,我身邊的一些老觀眾就掌聲不多,他們看過絕不止一二遍,不鼓掌是因為沒有驚喜。唱唸做打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時代在進步,觀眾對傳統文化有新的要求,要守住規矩,還要從規矩中走出來,這些演了二百年的老戲,靠不出錯、不犯規是不夠的,關鍵是主要演員要鑽研進取,不能靠幾齣唱了上百年的戲吃一世。前輩名角兒,一生不停創新進取,程硯秋留下《鎖麟鑲》,梅蘭芳留下《穆桂英掛帥》、《貴妃醉酒》成為千古絕唱。

想在中國戲曲史上留下名聲,靠的不是基本功,而是創作創新,除了善於繼承,還要勇於突破,才能算得上名角不負眾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