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
每年過了農曆年,便是我忙於看劇的時候。除了看大小劇團的演出之外,也要看香港藝術節的製作。今年我首齣看的是舞台劇《大學之烈火青春》。
《大學》是編導者藉回望香港前年農曆年初一在旺角發生的事件,創作一個關於數名中學同學成長的故事。主人公從中學走到大學,走過騷亂,也走過自省。他與一班同學各有志向,前程亦各有不同。在舞台上展現的,是少年的輕狂,亦是青春的躁動,更是香港這一代人成長的部分歷程。
去年香港藝術節的製作也是寫香港的故事,劇名就直接用上《香港故事》。《香港故事》共有三部曲,寫的是一個家庭由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千年代的變化,也是寫香港在這三十年的各種變化。也許它寫的故事已是過去式,如移民潮、太空人;也許它展現的今天社會有點典型,如主人翁已轉在內地營商,還在當地另有情人;可是,它寫我們這一輩香港人的記憶、我們的情懷和我們的冀盼是仍未過時的。還有,它的陣容星光熠熠,大部分演員都是資深的,或 早 已在舞台上獨 當一面 的。觀 眾 看 到,不但是香港故事的論述,更加是演技上的較勁。誰高誰低,一目了然。
所以,在此三齣劇中有出色表現的其中數名演員於今屆香港舞台劇獎提名名單上名落孫山,令我覺得可惜。
相反,除了袁富華之外,《大學》的一眾演員都是年輕新晉的一群。即使我是劇場常客,也無法逐一認出。由新人挑大樑令觀眾耳目一新,也會令觀眾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劇本、導演手法和團隊合作之上。況且,年輕人的戲自然應該由較年輕的人來演,才能展現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對事物的反應和感受。看得出這班年輕演員已經很努力去演,香港藝術節在培育劇壇接班人也作了貢獻。
完場時,碰到了一位熟人。胡扯了兩句後,他好像有點不吐不快。終於,他說︰「為什麼主人翁要後悔呢?」他所指的是主人翁後悔自己參與了旺角事件,認為他不應該後悔。換句話說,他認為編導者不應塑造一個對參與該事件感到後悔的角色出來。我對他的話另有意見。
我告訴他,主人翁並不一定是後悔,他只是在反省和檢討的階段。事件發生只有兩年時間,他未必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清楚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對或錯、是真的發自內心或是一時之氣,是有悔或無悔。我們回望歷史,是需要有距離的;我們回看自己的生命,也是需要有距離的。我二十年前看以前的自己和今天看以前的自己肯定有不同的體會,因為我們需要更多歲月和人生經驗的累積和沉澱令到我們可以以更成熟的心智審視自己。我們不一定要對青春無悔,正如劇中人也可以選擇後悔或不悔。
這是個人的自由,也是藝術上創作的自由。寫一個不肯定自己過去的做法的年輕角色是編劇的選擇,我們要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