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似嚴肅而傳統的《弟子規》,被舞者以音樂和舞蹈展現出來,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驚喜呢?由香港文化舞劇團主辦、深圳市群眾文化學會協辦的大型音樂舞劇《弟子規》即將在香港載譽重演。本地著名編舞家、總導演梁國城及深圳著名編舞家、國家一級編導詹曉南,聯合國家一級演員劉迎宏及近百名港深兩地青年舞蹈精英,以音樂舞劇的形式,在傳統中創新,顛覆觀眾對《弟子規》的既有印象!■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慧恩 圖:演出相片由主辦方提供
許多年輕人或許聽過《弟子規》,但了解當中內容的可能寥寥無幾,但《弟子規》用作規範我們的行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要了解它。然而,若用說教的形式去推廣,往往不易為年輕人所接受,但若果配合音樂,透過以舞蹈這種肢體語傳達,也許會是別開生面。在是次約九十分鐘的演出中,近百名舞者不以說教的形式,而是將透過十八段舞蹈,以肢體語言向觀眾「講述」《弟子規》。
《弟子規》演出不古老
在編舞者及舞蹈家看來,無論是傳統文字上的《弟》,還是音樂舞劇《弟》,都絕非「老土」之物。據梁國城介紹,《弟》自2016年於香港首演後,在2017年與深圳市群眾文化學會重新聯合創編,已分別在澳門、深圳與廣州演出接近十六場,「係唔係古老洬O?其實唔係!」梁國城如是說。「《弟》已經做了好一段時間,最大的特色是以現代審美的形式去表達傳統文化。」在他看來,《弟》無論舞蹈還是音樂,無論服裝還是舞台設計,都和年輕人是接近的。「例如在服裝設計方面,並不是所謂的傳統服飾,而是以現代的審美設計,頗有禪意的。至於在舞台設計方面,打破了浮誇繁重的設計,改用一棵樹。」「枯木逢春嘛!」梁國城說。
劉迎宏是《弟》的主要演員之一,他在舞劇中飾演兩個角色,分別是「學者」和「父親」。他亦認為傳統文化不一定就是「老土」。「唔好話老土啊,《弟》除了傳統舞蹈的動作以外,也會和現在舞劇的舞蹈結合的。」而在他眼中,《弟》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總結,也是我們道德規範、價值取向及行為準則的指南,他希望透過舞蹈,讓觀眾重新認識中華文化,「我想通過《弟》,能夠重新喚起年輕一輩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社會會進步,有變化是沒問題的,但透過《弟》,希望觀眾可以退後一小步,對以前有一種更好的回籠。」他說。
和劉迎宏談到舞蹈的特色,他就挑了其中兩段作例子。「其中一段是『紅色的』,因為母親孕孩子是很神聖的事,但也是很艱難,所以是希望透過『紅色』來表現母親懷孕那種艱難的感覺。」他說。「而且每段舞蹈都各不相同,例如學《弟》時,就會有個小朋友走出來,一邊聽茩絳痋A一邊跳茪p舞蹈。同時也會有大孩子搖荇陘l學《弟》。」他說。
編劇有難度
無論是舞台、服裝還是舞蹈設計均是以「年輕化」處理,而談到以舞劇的方式演繹《弟》的內容,詹曉南不諱言頗有難度。「《弟》用以規範行為舉止,沒有具體的人物及故事,只是一個概念。從藝術的角度來說,要怎麼把其搭建成出框架,變成故事,是不容易做的。」他說。他不諱言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很多人都認為《弟子規》是不易演好的。而他認為梁國城在創作時的厲害之處,就是能把這些概念的東西,轉化成人物與家庭、長輩與小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來詮釋《弟子規》。
「《弟》雖然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但它有時代,也有人物,有人就意味茼陵a庭,有父母,有生有死,而梁老師則能夠搭起框架,把概念轉化成故事。」詹曉南說。而在梁國城看來,《弟》雖然並無故事性,但仍有中心主題。「它是家庭內部的思想教育,有其情感所在。其實《弟子規》就是家訓,我們就以一個家庭及其成員的成長為出發點,透過血脈相連的家所發生的變化,向觀眾展現那份親情。朝茬o個主題去做,可更易地引起觀眾共鳴。」梁國城說。
避免淪為說教
很多人對《弟子規》的印象或許是傳統而古老,是一堆說教的文字,因此,對於創作者和演員來說,要如何在傳統中加入嶄新元素,令年輕一輩有興趣,避免淪為說教的工具,則很重要了。梁國城認為:「說教的節目只茩姦縣j道理,而非從舞蹈的藝術形式去考慮,今次《弟》一共有十八段舞蹈,而且各有特色,是通過舞蹈和形體表達情感。」
至於詹曉南則認為以藝術之美去詮釋說教的東西,往往較容易為人接受。「舞蹈是通過肢體和音樂詮釋一種情緒,把《弟》表演給觀眾看,觀眾可以為之動情,為之開心。舞蹈的核心就是美,所有人都接受美,所以透過『美』去詮釋說教的東西,一定會有受眾。」他說。「透過舞劇,人們可以感受到《弟》的美感,是那種形式美、道德美、人生流傳下來的知識美。」
《弟子規》
時間:4月27、28日 晚上7時30分
4月28、29日 下午3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