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香港現有2,000公里長道路網絡,設有近14萬支路燈,要全部檢查一次,需時達一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早前成功研發的智能路燈監察系統,能自行監測路燈是否運作正常及需否維修,令維修保養所需人力和時間大減,營運成本可節省近半。生產力局指出,現時220支設於新蒲崗及啟德的路燈已試用新監察系統半年,準確度達百分百,寄望系統未來可用於智能泊車、廢物及空氣污染監測等用途。
傳統檢查全港路燈需7天
生產力局汽車及電子部副總經理潘志健日前指出,香港路燈數量不少,如要知道它們在夜間能否大放光明,需依靠工作人員在晚上駕駛車輛進行定期巡查,以肉眼判斷。
惟他稱,若要所有路燈檢查一次,需時7天,若路燈剛檢查過後即損壞,需待下一輪巡視或有市民投訴,才能派員維修,整個過程既耗時又浪費人手,效率亦欠佳。
其實路燈損壞前一般會出現電流或電壓不尋常狀況。為改善效率,潘志健表示,路政署去年初委託生產力局研究,望能找出一個可為路燈「把脈」的方法,有如水晶球般能預知路燈快損壞,從而改善維修效率。
他表示,經半年時間,終研發出一套智能路燈監察系統。在路燈中安裝遙控診斷器後,診斷器每隔10分鐘會將路燈的運作信息,透過無線傳輸技術傳送到接收器。接收器收到信息後,再傳送至路燈的維修保養承辦商,當承辦商發現路燈有問題,便可即時安排人員維修。
首創「轉彎」LoRa傳信號
他指出,其間需解決的是高昂成本及傳輸方式問題,因如在每個診斷器均安裝SIM卡來傳輸信息,未來14萬支路燈都安裝將所費不菲,故需採用射程遠、保安好又便宜的傳輸技術。
生產力局汽車及電子部高級顧問黃毓琛表示,他們採用了現時最先進及覆蓋面最廣的LoRa傳輸技術,覆蓋面達10公里至15公里,傳送時快捷安全,是非常理想傳輸工具。
但他指出,傳統LoRa的不足之處,是只能以直線傳輸,外國環境寬廣無阻隔,傳輸時問題不大,惟香港有不少高樓大廈,用傳統LoRa傳輸會令接收受阻,最終他們研發出全球首創、可「轉彎」的LoRa傳輸,令問題迎刃而解。
潘志健表示,去年8月起已在新蒲崗及啟德兩區,分別以140支及80支街燈作測試,效果理想,準確度達百分百,未出現誤差。去年8月颱風「天鴿」襲港時高懸十號風球,承辦商能即時知悉路燈損壞並進行維修。最新一支設診斷器路燈將於下周一在沙田科學園科技大道西應用。
可擴展監測泊位垃圾空污
他續說,現時本港正循智慧城市方向發展,故監察系統也可研究用於其他範疇,如監測停車場內尚餘多少泊車位;監測垃圾桶內垃圾量,決定垃圾桶數量及擺放位置,與收集垃圾時間與路線;亦可監測空氣污染等,有不少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