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評心而論】「一炮過」揭示美策略缺失

2018-04-16

李鍾洲

美英法聯軍轟炸敘利亞,短期內有助發揮威懾作用,遏制當地針對平民的攻擊。然而,敘國局勢錯綜複雜,不僅牽動美俄大國博弈,也觸及各地區勢力的利益,今次有限度攻擊反映西方國家投鼠忌器。長遠而言,若美國未能執行完整和連貫一致的對敘外交策略,軍事行動只會令局勢更緊張,增加了從「代理人戰爭」擦槍走火、升級至大國衝突的風險。

去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動用導彈攻擊敘利亞,報復巴沙爾政權向平民使用化武。一年過去,內戰的天秤並未向西方傾斜,在俄羅斯撐腰下,敘軍繼續收復失地,反對派敗退的格局已基本成型。回顧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敘國跨越化武「紅線」猶豫不決,俄國乘機確立了它在敘國的主導者地位,明確支持巴沙爾政權,不論西方是否願意與之合作,敘國和平進程都少不了俄國參與。時值美國加緊制裁俄國,加上前俄特工在英中毒案掀起軒然大波,美俄關係早已陷入低谷,對敘動武只會令「新冷戰」變得更「寒冷」。兩國固然極力避免兵戎相見,但外交分歧將愈來愈深。

另一個左右敘國的新格局,在於中東醞釀的新聯盟體系,阿拉伯遜尼派向美國盟友以色列靠攏,聯手對抗什葉派的伊朗,而敘利亞是伊朗擴張勢力的戰略重地。西方分析師認為,伊朗計劃建立從首都德黑蘭、通過敘利亞延伸至黎巴嫩貝魯特的「陸上走廊」,迅速調動什葉派民兵和伊朗革命衛隊,為黎巴嫩真主黨提供軍火。伊朗早於2012年至2013年間,已開始向敘政府提供軍事訓練和士兵,兩國聯同黎巴嫩真主黨合組反以色列和反西方的「抵抗軸心」,促使以色列也在敘國參上一腳。早前以國被指空襲敘國一個伊朗民兵控制的軍事基地,反映以色列和伊朗的「影子戰爭」有加劇跡象。

對美國而言,其在敘國的戰略目標已從打擊「伊斯蘭國」(ISIS),逐漸演變為遏制伊朗和俄國日益增加的影響力,避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遭邊緣化。特朗普所謂「完美」的一次過空襲,只是一次過滿足了各方期望的劇本──美英法回應了社會要求對敘採取行動的呼聲;巴沙爾政權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華府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展示美國有能力協助盟友,並向俄國擺出「強硬」一面,暫時轉移公眾對於「通俄門」調查等醜聞的視線。

然而,空襲未能動搖敘國整體局勢,也難以保障敘國平民未來不再受化武殘害,凸顯通過外交手段平息敘內戰及和平過渡的重要性。歸根結柢,美國還是未能交出一份全面的敘利亞策略,進退攻守皆兩難,而特朗普早前承諾從敘國撤走美軍的言論,如今更難以令外界信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