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珠落玉盤】大人之學 修己治人

2018-04-25

香港教育制度下,主流學校有小學、中學、大學之分,現今常說的「大學」即含英文「university」的意思。

殊不知中國古代所說「大學」,卻是別有所指。大學,在中國古代稱作「太學」,相等於現在的高等教育,主要教授的內容,就是「大人之學」。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有名言如下:「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真正的大學,應是培養德學兼備的大師。宋代大儒朱熹在解釋先秦儒家典籍《大學》時,也如此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

「大人之學」一名,取其有別於幼學與小學,古代的小學有如現今的中、小學,屬基礎教育,主要教授的內容,據朱熹所述,不外乎「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都是日常生活的禮節、待人接物之道及一些較容易理解和實用的技能,一般兒童和青少年都比較容易掌握。

至於大學,教的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較偏重理論,都是讀書、做人的道理,並將道理推廣到家、國、天下的層面,此須較年長及心智成熟者才可得窺堂奧。

由此可知,古代的大學-大人之學,就是成就完善人格、道德君子的學問。古時凡年滿15歲,無論是天子的兒子、公卿大夫的兒子或民間傑出的才俊子弟,都可以入學。所習者,正是《大學》所說的修己治人的學問。

《大學》一書,與《論語》、《孟子》、《中庸》並稱「四書」,千百年來都是儒生士人必讀的經典,《大學》講究立身治世基本學問,其中包括自修身以至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大道理。《大學》一篇開宗明義即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宗旨,即在「明明德」-存天理去人欲,發揚本心;「新民」-親近、革新民眾;「止於至善」-要求人努力進取,以求達到至善至美之境。要實踐「三綱領」,便須依八條目的次序為之,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就是研析窮究事物的真理;「致知」就是吾心本有良知,不假外求;「誠意」如此意念真誠,誠實自心所發的意念,「發一本於誠而無自欺」;「正心」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靈,消除邪惡之心;「修身」就是修明德性,並付諸實踐。「齊家」就是整治其家,使長幼有序,家庭和睦。「治國」就是把國家治理好;「平天下」就是平治天下。「八條目」由己及人,推而廣之。簡單來說,《大學》之書,就是教人達到「內聖外王」之道。

反觀今日香港的大學教育,濫開課程、濫收學生,發展流於產業化、商業化;學府教授的科目精而專,部分課程卻近於職業訓練,少有教及做人修身的道理。而不少學府本身,為改善國際排名和聲譽,重學術研究而輕教學,此都是大學教育發展的流弊,距朱子、梅貽琦所說的「大學」甚遠。■李昂尼 現職中學教師

gglit@hot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