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科學講堂】基因突變異 未必是壞事

2018-04-25

改變身體特徵 適應環境轉變

大家看過電影系列《X戰警(X-Men)》吧,電影角色包括多位「變種人」角色,他們因基因突變(mutation),擁有形形色色的特異能力,繼而引發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如一群白羊中,某天生出一頭黑羊,正是所謂的「基因突變」,現在我們簡單地討論何謂「基因突變」吧。

顧名思義,「基因突變」與人體基因有關,它們大部分深藏於每一顆細胞核內的DNA中。一枚細胞看似簡單,實際每分每秒,內裡正發生許多事情:不同化學物質及蛋白質,在細胞中快速地移動,過程頻繁地碰撞DNA,甚至使其損壞,迫使身體要將它們修補好;當身體要製造各種蛋白質時,需要「讀取」記錄在DNA上的「蛋白質製造方法」;在準備精子及卵子時,身體更要把DNA適當轉移到這些繁殖專用的特殊細胞中。

輻射及致癌物 能影響DNA

雖然人體能以極高的精確度,完成許多「任務」,但偶一不慎,也有可能出錯,例如在複製DNA時,誤將某一段重複、遺忘,或錯放位置。

除此之外,環境因素如輻射,及致癌物質,也會促使DNA產生變化。由於DNA貯存了生命圖譜及密碼,被改變的DNA,自然導致身體以稍微不同的方式運作,甚至發展出不同的身體特徵,但需視乎是哪一段DNA,及有多少DNA被改變,而很多時候未必有明顯變化。

基因突變不一定是壞事

生命的運作極其奧妙,許多時候需要各部件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順暢地運作;因此基因突變引進的小改變,可能為身體帶來各種問題;同時,基因突變為生命演化,帶來更多可能性。根據達爾文演化論(Darwinian Evolution),生命需要引入各種各樣的差異,再由環境去汰弱留強,才能決定哪些特徵對生命有用,基因突變正是引入差異的途徑之一。簡單而言,如果每一代生物與上一代無異,牠們有可能會缺少改變身體特徵的機制,無法適應多變的客觀環境。

部分科學家視基因突變為一個時鐘,用來估算生物進化歷程,即其由祖先進化至今,經歷多少次基因突變,及究竟歷時多久。部分基因突變沒有帶來任何優劣,這類「中性」基因突變的出現率較穩定,便可用來估計進化史;不過亦有研究指運用「基因突變」去量度時間,仍有地方需要改良。 ■張文彥博士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士。短暫任職見習土木工程師後,決定追隨對科學的興趣,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理學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修讀理論粒子物理。現任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教授基礎科學及通識課程,不時參與科學普及與知識交流活動。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