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領略了何家村遺寶的風采之後,很多人都會問:這批稀世珍寶的主人到底是誰?而自文物出土後,學界關於遺寶主人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唐代重要文獻《兩京新記》中,關於遺寶出土地興化坊有「今邠王守禮宅,宅南隔街有邠王府」的記載。而實際上在這裡曾經居住過的達官顯貴有:邠王李守禮、京兆尹孟溫禮、駙馬都尉元孝矩、密國公封德彝、嗣虢王邕、晉國公裴度、都官郎中竇泉、長安主簿李少安、職方郎中蕭徹、尚書租庸使劉震。因此有專家認為,其中與文物所屬時代能夠吻合的,即最有可能擁有這一批珍寶的首選人物,應是章懷太子李賢的兒子邠王李守禮。埋藏的時間大概是在盛唐晚期,窖藏是在慌恐之中埋藏在王府中的。
也有專家根據窖藏中刻銘最晚的「開元十九年」庸調銀餅,將埋藏的年代定在「安史之亂」時,更有專家明確指出這批王府財物,是邠王李守禮的兒子嗣邠王李承寧在「安史之亂」時埋藏的。
但是後來有專家指出,何家村遺寶中大量的金銀器皿包含了從初唐到中晚唐的不同器型與紋樣,比如窖藏中有金銀器裝飾着闊葉大花,依照花紋排比,這種紋樣是八世紀中期以後才流行起來,因此埋藏年代應在唐德宗時期。同時寶藏出土遺跡表明,這些物品都是在慌亂之中埋藏的,因而應該是「安史之亂」時某位達官顯貴在慌亂中所埋。
此外,亦有專家推測是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涇原兵變時,唐尚書租庸使劉震埋藏在自己的府邸中。理由是劉震當時管理着庸調銀及官府財寶,他也最有可能接觸到這些宮廷珍寶。但是近年來,隨着對何家村遺寶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學者則傾向於這批窖藏珍寶應是由唐中尚署管理的皇家財物,窖藏是一次從容的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