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美貿易談判的解決方案及啟示(下)

2018-05-29

劉佩瓊 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4月4日,美國政府發佈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中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隨之中國國務院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美國商務部宣佈,因違反美國政府制裁禁令向伊朗等國出口,中國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被禁止從美國市場上購買零部件產品,期限為7年,據傳經過談判禁令取消,但要交高額罰款。中國商務部公告,認定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行為,決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中美談判中,美方要求中國在2020年之前使美中雙邊貿易逆差減少2,000億美元,降低關稅,並削減對新興產業的補貼。

在貿易談判後,於5月19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美中兩國已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停打貿易戰。聲明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雙方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

中美貿易爭議的啟示

中國經濟迅速崛起造成今天世界貿易格局的改變。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在國際分工新格局中似乎未找到維持其優勢的產業策略。美國也看到中國在發展中的制度優勢,就是政府發揮極重要的作用,除了提供基礎設施,例如高鐵公路等建設外,亦促進法律法規的適應性,開始以國企投資、再鼓勵民企,金融市場集資,很快便有大規模的企業融入國際貿易體系中。

其實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利用政府「看得見的手」,推行「新政」(New Deal)把美國經濟由大蕭條中帶上復甦。當時的政府大力投資公路、鐵路、水壩等建設,使汽車業等大放光芒。而交通及投資環境的改善也使企業擴大市場規模至全國。

不過,今天美國在科技資訊仍佔優勢的情況下,卻沒有相應的策略解決傳統工業失去競爭力的問題,大量中產專業人士面臨失業的困境。在自由貿易的體制下,特朗普要求限制進口,要求企業回歸到國內生產是行不通的。

中國作為大國,有很多獨特的國情。其中包括政治體制是採用單一制的、沒有政黨輪替的政府,有助於決策機制的穩定性;相對而言,美國的聯邦制,使其全國性公共產品供應缺位,例如基礎設施。美國的國家領導人都把目光放在頻繁的選舉上,甚至個人的去留上,缺乏長遠規劃。在文化方面,中國有數千年的文明,而且完整保存下來。例如中國堅持改革開放,要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針,也有異於西方的霸權思維。

只是美國仍然認為,中美之間必然會因為中國挑戰美國保持了一個世紀的霸權而墜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終難免一戰。在21世紀,中國如何掌好舵,在崛起中消除國際上的疑慮,促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十九大提出的時代使命。 (續昨日,全文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