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綠動 > 正文

洛茸村村民:用上太陽能 教育程度增

2018-06-04
■64歲的茸比做起傳統手工活仍十分靈活。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樹勇 攝■64歲的茸比做起傳統手工活仍十分靈活。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樹勇 攝

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唐華總結,旅遊反哺社區實施兩輪十年來,社區居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產業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村民與公園結命運共同體

唐華介紹,村民由旅遊收益得到的反哺,第二輪較前一輪翻了一番,村民與國家公園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改變了過去過度依賴消耗資源的生活方式,太陽能熱水器、煤氣取代了以前的燒柴,而每戶每年可砍伐30米倒伏樹木的社規,也從來無人違規。茸比形象地說,如果山被挖得亂七八糟、草甸被踐踏得亂七八糟、水也被污染得亂七八糟,肯定不再有訪客進入,我們也不可能再有反哺。

設教育補助誕首批大學生

難能可貴的是,公園在收益反哺社區的基礎上,還建立了教育激勵機制,對上高中、中專的學生每人每年補助3,000元;就讀大專的學生每人每年補助4,000元;就讀本科以上的學生每人每年5,000元,激發了求學熱情,改變了過去「讀書無用」的觀念,以前連初中生也屬鳳毛麟角的洛茸村,如今也有了大學生,茸比的孫子2015年成為第一批大學生之一,令他尤其自豪。

家庭收入結構多形式並存

巡護員都傑對上述變化的感受較為深刻。都傑的工作除巡山護林外,還需進村入戶宣傳護林防火、禁伐禁獵,以前常常遭冷臉、遇阻力,如今卻頗受歡迎,「一進門就能喝到主人倒來的熱水」。國家公園建設後,設施也得到逐漸改善,以前巡山靠雙腿,如今騎電單車;自家食用的菜,以前靠上山挖野菜,現在都到市場購買;而都傑擔任巡護員、兒子做保安、妻子輪值做保潔、母親放牛、兒媳種植養殖,讓都傑一家的產業和收入結構,也由以前的半農半牧,調整為多種形式並存的新結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