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一隻蟬的前世今生

2018-06-07

伍呆呆

做電影後期的時候和音效師一起給畫面配環境音,幾個人商量、選擇了半天,各執其詞,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音效師調出了一聲蟬鳴,頓時都不再吭聲。香煙繚繞、茶水潺潺的畫面配上幾聲悠長的蟬鳴,讓幽深的情節剎時變得靈動起來。

因而想起我小的時候,每逢暑假,無事便要去鄉下外婆家住上一段日子。彼時鄉下孩子的娛樂頗多,釣魚、抓黃鱔、逮青蛙、掏蛐蛐等我都不喜,唯獨對抓知了感興趣。

知了是蟬的別名,牠和夏季密不可分。暑期裡的暑氣毫不客氣地鋪天蓋地,知了便叫得歡,田間、山林的地勢開闊,知了的叫聲愈發地清越,整個夏天持續不斷。要抓知了,必須早起,或者從夜裡就開始。知了的幼蟲即將成熟時,會從土裡鑽出來,爬到牠們寄生的果樹上,褪去身上的硬殼,待翅膀變硬後飛走。我和小夥伴們便摸黑打蚢q筒,在樹下靜靜地等,如此便能抓到一些可以在尼龍網中或者玻璃瓶中養上一段時間的知了。

更多的時候,小夥伴們喜歡在果樹下的泥土裡尋找蛛絲馬跡,把還在成長中的小知了,也就是蟬蛹挖出來,拿回家,讓家裡大人或炒或煸或炸,加上孜然、辣椒、b花調味,香味逗出多少孩子的口水。鄉下果樹多,蟬蛹也多,一個夏天便連續不斷地可以吃上好多看上去有些殘忍、卻有茈O人無法拒絕的美味。

我不吃蟬蛹,聽外婆囑咐去撿蟬蛻。蟬蛻其實就是知了羽化飛走之後留下的外殼,附在樹幹上,像一隻胖乎乎的醜陋卻可愛的小猴子。外婆告訴我那是一味中藥。據說《本草綱目》中記載其「主療皆一切風熱證,古人用身,後人用蛻,大抵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得知其理,才知道原來人們殘忍地吃掉知了的幼蟲卻是有一定道理的。後來撿的蟬蛻多了,外婆便帶我到鎮上,去將蟬蛻賣給中藥舖子。暑假結束,玩得心滿意足,又掙了不少的零花錢,想來這些都是受益於知了,便不計較牠吸食果樹汁液的壞處,反而對牠有了感激之心。

在今人看來,蟬吸食樹木的汁液,是害蟲。而在古人眼裡,蟬卻是棲高飲露、生性高潔之物,尤其是在喜好託物寓意的詩人筆下。唐人虞世南曾寫《蟬》詩對蟬盛讚:「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幾乎是以蟬自喻:「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而李商 隱則 將《蟬》寫得最為現實:「本以高 難 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唐詩三首言蟬,可見餐風飲露只適合昆蟲,人類若如此,便只能是滿足精神的風花雪月,只可提神,不能果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