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耀康
歐洲難民危機尾大不掉,更在德國演變成政治風暴,總理默克爾恐面臨執政聯盟成員、基督教社會聯盟(CSU)逼宮,昔日「歐洲女王」隨時淪為跛腳鴨。不過,基社盟退出執政聯盟的機會其實不大,即使情況真的發生,默克爾亦非毫無後着。
基民盟與基社盟自1949年起,一直在國會組成黨團,基社盟扎根南部巴伐利亞州,基民盟則出戰其他地區。兩黨長期代表德國保守派,但主打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近年冒起,搶去不少右翼票源,去年大選更一躍而成全國第三大黨。
巴伐利亞州將於10月舉行地方選舉,基社盟近月支持率下降,或未能保住議會多數,該黨在移民議題的立場因而逐漸收緊,希望從AfD手上搶回選票。
基社盟領袖、內政部長澤霍弗爾早前警告,將運用內政部權力,禁止已在其他國家登記的難民入境。雖然內政部有權推行以上措施,但此舉將架空默克爾,默克爾屆時可能撤換澤霍弗爾,以保管治威信,最後恐觸發基社盟退出執政聯盟。
基社盟1976年曾要求與基民盟分家,結果時任基民盟主席、默克爾的恩師科爾警告,將派人到巴伐利亞州參選,結果基社盟讓步留在聯盟。假如基社盟再次恐嚇退出執政聯盟,類似事件或有機會重演。
高峰回落 仍受選民歡迎
默克爾近年民望雖然比高峰期回落,但仍是最受選民歡迎的政治人物之一。最新民調顯示,她在巴伐利亞州的支持度仍達61%,比澤霍弗爾高6個百分點。當地選民對基社盟近期做法亦不受落,該黨支持率繼續微跌,若基社盟真的與基民盟同時參選,隨時落得兩敗俱傷。或許出於以上考慮,澤霍弗爾近日重申無意向默克爾逼宮,似乎希望避免局面失控。
德國憲法規定,議員對總理提出不信任動議時,必須提出繼任人選,由於AfD很可能支持不信任動議,任何意圖取代默克爾的人物,均會背負與AfD合作的污名,不利爭取主流社會支持,增加其他政黨把默克爾拉下馬的難度。
綠黨提出條件合作
面對國內反對聲音,默克爾的最壞打算,或許是向國會動議進行信任投票,並尋求綠黨支持,取代脫離執政聯盟的基社盟。綠黨領袖戈林-埃卡特表明,只要默克爾願意改善難民庇護和環境政策,便願意與對方磋商,故即使基社盟退出,默克爾亦非無棋可走。默克爾的命運,至今依然掌握在她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