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備戰單車節 入彎腳踏要離地

2018-09-10
■「香港單車節」將於下月舉行,各單車手積極備戰,有教練及物理治療師教大家如何練好騎單車姿勢及肌肉訓練。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香港單車節」將於下月舉行,各單車手積極備戰,有教練及物理治療師教大家如何練好騎單車姿勢及肌肉訓練。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專家倡多訓練腰背免勞損 過「三隧三橋」要考慮風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將於10月14日舉行,各單車選手都積極備戰。不過,若訓練期間姿勢不當會引起腰痛及頸痛,長期維持同一姿勢騎行單車也會造成勞損性的受傷。有註冊物理治療師建議,選手可以進行平板支撐、深蹲及單腳硬拉等訓練腰背平衡、加強大腿肌力等,增強穩定性及防止受傷。有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導師指,選手在騎行單車時要留意姿勢,入彎時宜只傾斜上身,而腳踏勿貼近地下,腳踏太近地面會易炒車。

香港單車節將於下月舉行,主辦機構日前安排數名專家為參賽者提供備戰貼士。

註冊物理治療師楊嘉敏說,近年愈來愈多人參與單車比賽,除了撞傷、瘀傷等單車受傷外,較為常見的是勞損性的受傷,包括膝蓋關節及髖關節受傷。

她續指,膝蓋關節勞損會導致前側痛或外側痛,而長時間在單車騎行維持同一姿勢都會形成腰痛及頸痛,原因為運動員缺乏拉筋、體能及核心肌肉訓練,建議單車運動員備戰時也要做好相關訓練。

健身球助練平衡感

她表示,運動員可以進行平板支撐,可以使用健身球並左右移動訓練平衡感;深蹲則可加強大腿肌力,而加上震動桿(Flexibar)便能訓練手力;單腳硬拉則可訓練腰背平衡。

楊嘉敏解釋,做好體能及核心肌肉訓練可以加強運動員的穩定性,「因為身體在單車上唔夠穩陣,加上路面情況又不平,運動員便要花很多氣力在關節上。」

楊嘉敏說,如果發現真的受傷要盡快尋求治療,以免再衍生出其他問題。至於訓練後膝蓋感到疼痛,可以進行冰敷或按摩去紓緩痛症。

她續指,運動員也可以使用運動貼療法去防止或減少肌肉過度伸展,療法是使用肌內效貼,肌內效貼能增強受損肌肉的收縮能力,降低肌肉疲勞及抽筋的傷害。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導師溫振豪指,騎行單車時要留意姿勢,如坐得太後會令手部持直線,控制力度會較低,也做不到緩衝力度及減去風阻的作用。坐得太前也會令膊頭及手部易於繃緊,難以發揮。

他續指,單車節因為賽事路段覆蓋「三隧三橋」,需要考慮風阻情況,建議車手要使用剎車把握法或彎把握法,手部不要離開剎車位置,以免出現突發情況趕不及剎車。

溫振豪續指,騎行單車時手肘或手腕勿過分向外,入彎時宜只傾斜上身,而腳踏勿貼近地下,「腳踏太近地面時易炒車,宜位於水平位置,大腿微張開,以保平衡。」

他補充,比賽時選手要留意波段的運用及路面情況,也要留意補水方法及進行簡單維修。

11城市15車手 爭逐「灣區盃」

他表示,選手在賽前訓練安排可以在60分鐘至150分鐘,10分鐘進行熱身,訓練時間約50分鐘至120分鐘,可以選用平路及起伏的地段,以配合比賽不同情況,最後可以進行10分鐘至20分鐘的緩和活動。

如以一個星期訓練為例,星期日可進行騎行耐力訓練,星期一宜休息,星期二作車台訓練,星期三作健身或休息,星期四進行定速訓練,星期五作健身或休息,星期六進行慢騎。

「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有多項賽事,當中50公里賽事是從尖沙咀出發,途徑長青隧道、青馬大橋、汀九橋、南灣隧道、昂船洲大橋,再至尖山隧道至尖沙咀,其中有5個折回點,路段覆蓋「三隧三橋」。

今年50公里賽事新增「新地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盃」單車活動,大灣區內11個主要城市將各派出15名年齡介乎18歲至40歲的業餘單車好手參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