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融通 > 正文

港女福建讀醫 漸成10項全能

2018-09-17
■陳芳婷坦言,面對新環境難免「水土不服」,但只要擺正心態,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北上耕耘、收穫之路。 受訪者供圖■陳芳婷坦言,面對新環境難免「水土不服」,但只要擺正心態,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北上耕耘、收穫之路。 受訪者供圖

無懼求學路漫漫 堅定承起白袍重

你學醫的目的是什麼?當你拿筆在志願書上填寫了醫學院校,你是否想過自己所承擔的家庭與社會的責任?福建醫科大學2015級臨床醫學港生陳芳婷,對這個問題思考良久,堅定地說:「學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她表示,自己走進醫學殿堂大門那刻起,就堅定要勇敢走下去,承擔起醫生袍的重量。「當醫生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福報。」如今,已在學醫路上走了三年的她不僅愈發堅定,更漸漸習得了「醫生所需要具備的10項全能運動員的素質」。 ■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福州報道

在香港讀完中五上學期後,陳芳婷就跟隨在廣東廣州開拓新項目的父親前往內地,並轉學到廣東省華南師範大學附屬第一中學國際部。

陳芳婷的父親是一位獸醫,兢兢業業,下班後很少娛樂休閒, 而是鑽研業務。陳芳婷表示,每次父親與自己分享治癒個案的喜悅,她都對父親敬佩不已,對於成為醫者的嚮往愈發強烈。父親亦時常鼓勵她說,長大可以學醫,既能學得一技之長,又能幫助別人。

漸漸地,穿上白袍,為人治病的夢想在陳芳婷的心中生了根發了芽。高中畢業填報大學志願時,陳芳婷根據老師的建議,選了兩間自己心儀的醫科高校--由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離家太遠,父母捨不得她去太遠的地方讀書,福建醫科大學就成了她踏上學醫路的起點。

第一年:初見「大體老師」 感恩無私奉獻

醫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就要學習解剖學,正是在解剖學課堂上,陳芳婷第一次接觸到了「大體老師」。「因為醫學很多課程都是以形態為主,所以遺體應該叫做大體標本,但是我們應該尊重那些捐獻者,叫他們『大體老師』。」陳芳婷說,每個展示台下都會放茪@個關於「大體老師」的介紹標籤,「每年的3月14日,我們都會去學校的解剖樓,給『大體老師』做一個簡單的告別儀式,感謝他們為醫療的貢獻,無私的精神真的很偉大。」

「第一次上解剖學課,圍荂y大體老師』,老師講解我們做筆記,當時不覺得害怕。」陳芳婷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每次上課我們都要穿白大褂,以防福爾馬林流到身上會腐蝕衣服;要戴口罩,福爾馬林的味道聞了會像洋b一樣流眼淚;還需要用到手套,因為要撫摸『大體』保證其完整性。」

第二年:見習醫院導診 尊重理解病患

「學校的實習和見習都安排在大四和大五學年,大二時我有去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做了一個學期的導醫。」陳芳婷介紹,導醫可以指導就診者到醫院正確的科室,同時起到幫忙分流的作用。「我每星期去一次,都是安排在周末,每次醫院給我安排的任務都不一樣。比如有時在婦產科導診,幫助孕婦或病人家屬指路等等。」她續說,遇到醫院小高峰,例如流感季節,她就會被安排到小兒科進行病患分流,階段性地引導病人看病。曾有病人好奇問陳芳婷為什麼總能熱情地面帶笑容,她笑言,導診是患者對醫院的第一印象,她心裡有尊重和理解病人的意念,所以就算環境再辛苦嘈雜也能換位思考堅持下去。

第三年:親手解剖活兔 久久無法釋懷

大三上學期,陳芳婷又迎來了新挑戰。在機能學實驗學課上,學生們需要結合藥理、病理及生理三科學習解剖動物。「解剖學校自己養的兔子和青蛙,我們三四個同學為一組進行分工合作,比如你是主刀,我是副刀,解剖兔子觀察牠的生命體徵和人比起來有什麼不一樣。」陳芳婷說,下課後,兔子在解剖試驗中和耳緣靜脈處死時的掙扎,歷歷在目,久久無法釋懷。終於過了內心那道關卡,陳芳婷才真正理解了前輩告訴她「醫生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具備10項全能運動員的素質」的涵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