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被香港人忽略的傳統中國戲曲:京劇

2018-09-30

最近,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三大發鈔銀行公佈2018年系列的一百元鈔票採用粵劇演員為背面圖案,隨即引起城中熱議,大眾和粵劇界普遍支持,認為這個主題既有本土特色,又能展現香港的生命力,亦能肯定粵劇在香港的地位。這無疑為粵劇界打下一支強心針,間接協助他們對外推廣粵劇文化,從而讓人們更認識它。

正當人們都在關注粵劇的同時,其他種類的傳統中國戲曲又有否得到同樣的注視呢?筆者認為香港戲曲的生態過於單一,人們除了看粵劇、唱粵曲外,幾乎對其他類別的戲曲一無所知,亦不太感興趣,令它們一直在香港默默無名。當中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被視為中國國粹的京劇似乎被人們忽略,大部分人都不知它為何物。

無可否認,礙於語言的不相同,文化的差異,加上娛樂方式漸多,使京劇在香港以至京津滬以外的中國地方逐漸式微,但假如政府和公眾願意支持它,相信它仍可在中國各地散發其吸引力。就以台灣為例,雖然它已逐漸步入夕陽,但政府致力推廣和保存;電視台亦有不少京劇節目;也有一些劇團定期四出舉行大型公演,令其仍有一定知名度和受到人們關注。

反觀香港,雖然政府和大眾對京劇的支持程度遠不及台灣,但仍有一些有心人熱愛京劇,甚至願意全職擔任京劇演員。張靜文和鄒焯茵就是其中的例子,她們放棄了自己原先的事業而到京昆劇場擔任全職演員。然而,她們都不約而同在訪問和自白時指出京劇在香港前路難行,甚至對自己的事業前途感到悲觀。不過,她們仍然堅持下去,並說即使奮鬥了二十年仍無成果亦毫不介意,至少已努力過、嘗試過,無悔無憾。筆者相當欣賞她們的毅力,亦相當佩服她們能對戲曲事業有如此大的熱誠,希望她們能有成功的一天。 ■文︰謝竣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