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洪門的傳說版本眾多,其中一種說法為洪門是天地會(又稱紅幫、三合會、三點會、三和會等),致公堂是洪門的一個海外分支機構,他們一致地對外稱為天地會或紅幫,對內則稱洪門。
至於洪門的來源,根據清末時期廣東三合會會簿中記載形成三合會歷史的內容,稱清帝康熙下令火燒少林寺(記載並未說明是哪所少林寺,後有學者研究指可能是福建莆田已經不存在的南少林寺),當時逃出了十人,但生存的僅得五人,他們是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和李式開。五人在紅花亭結義,創立洪門,繼續反清復明的宗旨,是為洪門的前五祖,或稱「少林五祖」。五名少林長老於中國南方分別招收門徒,建山立堂,形成南方武術百花齊放,廣東的洪、劉、蔡、李、莫、詠春及福建的永春等派別都是洪門的延續。
上述派別中,以詠春和粵劇關係最密切。軼史記載詠春拳是清朝中晚期年代五枚師太創立,後傳與南少林子弟(即洪門兄弟)嚴二及嚴詠春父女,詠春則授與其夫梁博儔。博儔傳與梁蘭桂,博儔因紀念其妻,故命名「詠春拳」。蘭桂在佛山紅船(廣東大戲班)傳與當時之武生黃華寶、船工梁二娣;二娣曾習少林拳,熟練六點半棍法。
咸豐四年(1854年),粵劇藝人李文茂、陳開等響應太平軍,率領梨園弟子,在佛山經堂古寺誓師起義。清政府派兵鎮壓,殘殺藝人,火燒瓊花會館,禁演粵劇。李文茂反清事件導致粵劇全面被禁,華寶、二娣從此公開授武。
有研究粵劇的學者根據以上非正史的記載,推論「紅船」可能是「洪船」的別寫,用意在逃避清廷的耳目,但由於缺乏更多的佐證支持推論,說法並未受重視;不過,上世紀三十年代前,粵劇從業員習詠春拳和洪拳相當普遍,粵劇南派武藝亦根源於詠春。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