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以僑為橋」助力新時代改革開放

2018-11-22

沈家燊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僑商會副會長 中國僑聯常委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代表團的講話中深情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港澳同胞以及在香港、澳門的外資企業和人士也有一份功勞。對這一點,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引發香港僑界強烈的情感共鳴和集體記憶。

港澳同胞以及在香港、澳門的外資企業和人士助力改革開放,其中包括香港僑界的貢獻。習主席曾指出,在世界各地有幾千萬海外僑胞,大家都是中華大家庭的成員,廣大海外僑胞有着赤忱的愛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廣泛的商業人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香港的一大特徵是國際性的移民都市,自開埠始就與華僑結緣,是歷史悠久的僑鄉,是華僑華人來往僑居國與祖國的門戶,是各國華人拓展事業的據點,是輻射全球華人的聯絡中心。華人華僑在香港有着輝煌的歷史,這裡是楊衢雲、孫中山組織海外華僑醞釀起義的基地,是廖承志聯絡海外華僑支持革命的據點,是眾多華僑華人企業家的發祥地。

祖國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僑界走在投資內地的前沿。40年來,香港僑界發揮在資金、技術、管理、商業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在內地投資興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促進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推動了國家同世界的交流合作。

習主席對香港僑界助力新時代改革開放指路領航,習主席對港澳提出的四點希望之二指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們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香港、澳門也要注意練好內功,着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香港僑界助力於新時代改革開放,一個重要的優勢在於享有「一國兩制」制度,是粵港澳大灣區內最開放的城市,有着豐富的僑務資源。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許多華僑華人特別是香港僑界的桑梓之地、心靈家園和共享經濟之所,是全球最重要的僑鄉,海外的華人華僑逾6,000萬,很大部分源流於粵港澳大灣區,分佈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尤其多,這裡有超過4,000多萬華僑華人,也是華商力量最強的區域。

香港僑界匯聚了各界的精英人士,很多人對粵港澳大灣區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香港僑界在粵港澳地區從商的歷史已久,是改革開放後首批在大灣區城市投資興業的人群之一,素有敢為人先、勇於開拓、情繫桑梓的優良傳統,相信香港僑界在大灣區建設中,會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對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發揮應有貢獻。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協同發展,應發揮「以僑為橋」的優勢。實際上,香港僑界已經主動向國際社會宣傳「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和互利共贏理念,擔當「紅娘」,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