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日「隊」一杯啤酒 已增患癌風險

2018-12-10
■一眾嘉賓主持香港癌症日啟動禮。■一眾嘉賓主持香港癌症日啟動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不少市民與親朋好友聚會時均會飲酒,但他們卻未必知道喝酒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香港防癌會的調查更發現,有飲酒的市民中,有45%人均曾經暴飲,防癌會提醒市民即使只是每日一杯啤酒亦足以增加患癌風險,呼籲市民及早戒酒,建議如果在社交場合難以拒絕飲酒邀請,可以用無酒精的啤酒或雞尾酒代替。

世界衛生組織旗下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1988年已經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而近年的研究更進一步確立酒精與多種癌症的關係,除市民普遍知道的肝癌外,酒精亦會令患上口腔及咽喉癌、食道癌、乳癌、胃癌和大腸癌的機會增加。

45%人「暴飲」 曾一次飲5罐

防癌會早前訪問1,019名市民,了解他們的飲酒習慣及防癌意識,發現69%受訪者在20歲前就已經開始飲酒,而27%受訪者更在過去3個月每星期均有飲酒,當中以啤酒為最多受訪者飲用,其次則為紅酒、白酒、香檳及汽酒等,45%在過去3個月有飲過酒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暴飲」,即一次過飲至少5罐啤酒、5杯餐酒或5杯20毫升的烈酒,他們平均每月暴飲兩次。

市民飲酒情況雖然普遍,但卻未必對酒精所帶來的影響有充分認知,調查發現不足30%受訪者知道飲酒與患癌風險有關,更只有2%認為飲酒可增加乳癌風險。

他們普遍均誤以為飲用啤酒等酒精含量少的酒不會增加患癌的機會,但實情是即使只是每日飲一杯以下啤酒亦足以增加患癌風險。

基因令東亞人更易中招

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解釋,人體有機制代謝酒精,令細胞發生異變致癌,而中國、日本及韓國等東亞人亦因為其基因,飲酒後有更高機會患上胰臟癌、上食道癌和頭頸癌。

40%受訪者亦認為越年輕開始訓練酒量,身體越能適應並減低飲酒致癌的風險,但防癌會指越早開始飲酒只會令身體較少不適,反而令人飲更多酒,提升致癌風險。

另外,飲紅酒可以防癌、先吃芝士或牛油才飲酒可減低患癌風險,及酒後面紅表示「酒氣」散得快,可減低酒精對身體傷害等亦是誤解。

廖敬賢指出,戒酒可以減低因飲酒而患上癌症的風險,呼籲市民應及早戒酒,並提醒沒有飲酒習慣的人士不應開始飲酒。

他又建議市民如果在社交場合難以拒絕別人邀請飲酒,可以考慮以無酒精的啤酒或雞尾酒代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