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4000億救民企 股債違約首降

2018-12-17
■在中央最高決策層發聲後,各大部委、地方政府、交易所及金融機構頻頻出手挽救「失血」民企。圖為福建省民企雪人股份。 資料圖片■在中央最高決策層發聲後,各大部委、地方政府、交易所及金融機構頻頻出手挽救「失血」民企。圖為福建省民企雪人股份。 資料圖片

中央地方連番救市 券商紛設紓困基金

2018年,對於內地民企來說,從股市連續大跌到輿論熱議的民營經濟離場,再到高層輪番喊話拯救民企,可謂經歷冰火兩重天。從10月下旬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企支持行動自上而下推開,在中央最高決策層發聲後,各大部委、地方政府、交易所及金融機構頻頻出手挽救「失血」民企,目前紓困基金總規模近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獲悉,經過一個多月的強力「輸血」,11月企業信用債違約規模明顯收窄,股份質押數量亦出現近年來首次下降。然而,銀行向民企放貸仍「雷聲大雨點小」。■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對於債務或股權質押違約風險的民企,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1月1日的民企座談會上要求,有關方面拿出真金白銀為民企紓困,一行兩會亦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抽貸、強制平倉等。於是,地方政府以及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紛紛行動起來,成立各類基金、資管計劃和專項產品等紓困基金,以期助上市民企渡過難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初,各類紓困資金總規模已近4,000億元,其中地方政府紓困專項基金規模接近2,000億元,券商、基金和保險相關產品規模分別達600億元、700億元和800億元,還有近40億元紓困專項債完成發行。另外,在支持民企發債方面,為鼓勵機構增持民企債,央行支持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發行民企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至今已創設30餘隻。

「杯水車薪」 成民企及時雨

4,000億元紓困資金與市場上4.5萬億元的未解股權質押市值相比,雖是杯水車薪,但對一些瀕臨違約的民企卻是及時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曾剛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說,「這相當於把一些即將破產的民企拉進急症室進行強力輸血。」

隨茼U方紓困資金落實,A股股權質押數量出現今年首次下降,11月比10月減少15億股。民企信用債違約事件亦明顯改善:前11個月累計有42家企業債券違約,涉及規模約1,011億元,同比增298%;而11月違約債券規模148億元,較10月221億元明顯收窄。

建行金融業務部專家張濤分析,11月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支持民營經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預計未來隨茈謊蟡禶~融資環境逐步趨向寬鬆,民營企業違約事件將繼續下降。

銀行仍觀望 恐放貸風險增

而在銀行方面,監管部門要求信貸資源向民企傾斜,有關大行亦爭相發佈支持措施並與民企簽約,但曾剛指出,目前大部分銀行仍在觀望,簽約不等於最終放貸,銀行經營受風險、資本、監管等多重約束,會考慮不良率增加風險和自身經營能力。過去銀行放貸傾向國企、重視抵押物,缺乏對企業現金流、企業賬戶、報表的監管核實能力,驟然增加對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貸款,可能令不良貸款風險大增。

一位大行的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坦言,現在政策轉向太快,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嚴監管政策一直在去槓桿,而現在轉向促進放貸,需要等待監管部門考核細則出台,目前重點是與之前合作民企加深合作。

政策需釐清 防止過度融資

「部分民企確實不符合銀行的信貸標準,不應該硬放,要按商業規矩辦事。有的大行以基準利率貸給小微企業,完全沒有風險定價,可能誘導過度融資,未來會出大問題。有些行業、有的民企在經濟下行背景下也早該出清了,一味的貸款支持最後會造成信貸資源錯配和不良資產。」這位銀行業人士認為,在向民企增加貸款前,有很多政策關鍵點需要釐清。

曾剛還指出,此次各部委齊手幫助民企紓緩流動性,是救急之策,不能成為政府新一輪負擔,比如有些民企獲得紓困幫助後股價上升就高價減持,有些違約企業變相逃廢債,都可能產生道德風險。長期來說,關鍵是要培育企業的內生發展機制。

民企最新情況

股權質押數量減少:政府救助前,10月18日,A股有1,191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跌至股權質押預警線附近,791家上市公司已接近平倉線;11月A股股權質押數量出現今年首次下降,11月比10月減少15億股`。

信用債違約減少:前11月信用債違約逾1,000億元人民幣,八成為民企;11月違約金額較上月大幅收窄73億元。

民企國企加強合作:今年以來24家A股民營上市公司被國有資本接盤;新希望、復星集團等大型民企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