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港商怎麼辦系列三之三】港商怎守業?高科技接棒

2018-12-21

與時並進 引入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30%

自古守業比創業難,尤其是從事製造業的廠佬,近年來多數都面對子女不願意接班、事業後繼無人的窘境。時至今日仍然堅守在珠三角的一些港企,不少創始人已經年近六旬甚至更加高齡,仍然親力親為奮戰在第一線。面對中美貿易戰以及內地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他們仍然擁有年輕人的拚勁,與時俱進,迎難而上,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引入自動化大規模「機器換人」和股權激勵措施,繼續守護自己的事業。■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改革開放40年來,珠三角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港商拚博奮進的身影,他們也從青壯年進入花甲之年。儘管高成本時代的到來淘汰了不少「三來一補」的港企,但部分港商不畏艱難和風險、持續推進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這是他們破解困境獲得成功發展的關鍵。

斥巨資升級 物有所值

從事模具行業的東江集團(控股)董事長、年近六旬的李沛良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1992年他來深圳投資數千萬港元建廠,生產塑膠模具。「近十多年來,人民幣升值、工資持續上漲和勞工短缺,我經營得十分辛苦,但也明白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迎難而上才有機會。」於是,東江毅然斥巨資推動自動化,早在2005年就開始大幅度推進自動化,每年的投入高達2,500萬港元。近些年來,東江用於自動化的投入已超過1億港幣,相對過往,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約20%至30%。

李沛良透露,他是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的,提高自動化程度,推進工業4.0,並且聘請一位德國專家推進自動化。在他看來,自動化是個不斷的過程,只要能提升效率的,就再持續改進。他認為,人類最後都會運用到人工智能,該技術可令工廠運營和管理比較簡單,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勞動。

技術領先 爭取最大優勢

李沛良告訴記者,對於新技術的引進,集團從來都不會吝惜成本,他們去年引進瑞士的3D 打印,用來製造模具,主要是製作一些鑲件,能提高生產效益。他相信3D打印在模具的應用會日趨普遍,有關投入確保公技術領先和競爭中有更多優勢。

李沛良公司也十分注重新興板塊業務,如智能家居、智能手機、醫療及個人護理同時出現高增長板塊,模具業務與注塑業務相輔相成,相關業務正以健康態勢增長。經過今年持續推進模廠自動化,提高產品線利用率,早期介入客戶設計等,促進了公司訂單增長和業績提升。李沛良指出,在2019年的戰略部署上,東江仍會關注新興行業,合理部署業務佈局。

李沛良強調,他們一直追求技術和產品的高精密,東江與某知名手機商合作,並與奔馳、寶馬、法拉利、飛利浦、谷歌、ABB、polycon、惠普等合作,產品百分百出口。在自動化和高精密業務推動下,近幾年公司業績實現穩定增長,2013年利潤1.34億港元,2014年1.54億港元,2015年1.87億港元,2016年2.05億港元,2017年達到3.01億港元。

在許多港商和內地企業紛紛追求金融和地產高回報時,李沛良仍埋頭做精密模具。「當有人問到我成功的奧秘是什麼?那我覺得踏踏實實做實業就是關鍵。我沒有去做金融投資和進軍房地產市場,也沒有去炒股票。我認識的朋友,一些人做廠賺了一些錢後便轉向金融或者搞地產,這樣很容易導致公司業務跑偏,再也無心做實業。其他行業的風險也很高,最終金融投資可能失敗,地產也受政策調控影響,只有做實業才是國家大力支持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