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專資會挺明嶼 填海保育並行

2018-12-21
■政府擬於喜靈洲及交椅洲附近海域建造人工島。 資料圖片■政府擬於喜靈洲及交椅洲附近海域建造人工島。 資料圖片

信舊樓重建可提速 助港青圓置業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建議於中部水域的交椅洲及喜靈洲一帶填海1,700公頃,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表明支持有關計劃,指填海工程不一定與環境保育有衝突,並相信計劃有助加快舊樓重建,為年輕人帶來置業希望。

專資會指出,填海造地在香港絕非新做法,並形容填海是較穩定及可大規模增加土地供應的有效方法,令城市及基建規劃變得更容易和靈活,可解決人口密集問題,應付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填海如投資 可拓收入源

「明日大嶼」計劃雖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香港的土地問題,但大型的填海計劃一般分為可行性研究、設計及施工規劃三個階段,專資會認為特區政府應早日開展計劃,擔心若政府將計劃一再拖延,人工島會落成無期。

專資會並形容,「明日大嶼」計劃是一項投資,「按政府數字顯示,2009年4月至2018年10月,香港賣出土地共230公頃,收益約5,867億港元。除了可支付填海成本,還會有盈餘,連同新增填海用地創造的社會效益,其他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稅收,將為政府開拓收入來源。 」

除賣地收入外,發展商在新填海區興建的樓宇將來出售所得的利潤及其他經濟活動亦會產生商業利益,政府日後亦能從中取得利得稅及差餉等收入。

助基建規劃 減鐵路成本

該會指出,填海造地亦有利政府作出城市及基建規劃,例如設計鐵路時可避開高低起伏或彎位,在方便的地點設車站,成本亦較低。

另外,市區重建局現時收樓亦面對困難,專資會相信填海造地可令公私營房屋供應增加,令重建舊樓的步伐得以加快。

專資會今年初公佈的一項調查曾指出,置業及居住問題是香港青年最關注的問題,但土地供應不足、樓價高企均令年輕人產生不安情緒及負面想法,相信政府決定落實「明日大嶼」計劃可為年輕人置業安居帶來新希望。

倡政府邀環團共協商

對於「明日大嶼」計劃被環保人士批評,專資會認為填海工程與環境保育可同步進行,建議政府可以邀請地球之友,長春社及保護海港協會等環保團體與政黨人士和專業人士共同協商,將環保團體的要求融入規劃與設計中。

專資會又認為,填海造地是較容易增加土地的方式,質疑坊間提出引用《土地收回條例》取得棕地及農地發展的可行性,「廣深港高鐵工程遷拆菜園村引起連串風波,反映收地需要較長時間,遇到較多困難。收地發展之模式涉及眾多不明朗因素,例如引發司法覆核,補償費用及妥善安置的爭拗等,實難以掌握收地所需時間。」不過,該會亦強調「明日大嶼」計劃不能取代其他土地選項,強調政府應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土地供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