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在燈火燦爛、熙來攘往的馬路旁,佝僂的拾荒婆婆拖着紙皮前行;經常見到的維港,不同時間正呈現不同的美態;人們以為平平無奇的鰂魚涌公園原來是世外桃源......逾百名中小學生通過細心的觀察,藉畫筆抒發對香港的關愛及感情,他們將聯同香港畫家趙素仲聯合舉辦「欣賞-我們的香港」作品展,由本月下旬起,向公眾展示心中的香港面貌,讓大眾停下腳步,靜下心來,一同欣賞我們的香港。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中二女生林伊涵,以成熟的筆觸描繪出《香港精神》。在熙來攘往的馬路旁,佝僂的拾荒老婦孤獨地拉着紙皮向前走。老人以全黑的形象呈現,看不着臉。畫作展示了香港草根階層堅韌自強的一面,林伊涵以畫作喚起香港人對弱勢社群的關注,希望社會更富有同情心。
漢華生:鰂魚涌公園如世外桃源
漢華中學中五生周東來則以鰂魚涌公園為題,描畫他所欣賞的香港,「香港是一個節奏急速的社會,繁忙香港人偶爾也應該來一下鰂魚涌公園,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寧靜。」畫中角落有3張鮮艷的長椅,供遊人休息,吹吹海風,讓人感受到公園的悠閒氣息。
展示「早午晚」的維港
「林伊涵筆法成熟,周東來畫作展現了童真......」72歲的香港畫家趙素仲,簡單扼要地點評了學生作品。趙素仲的香港畫作,一筆一畫均蘊含着感情,其中一幅三聯畫《欣賞-我們的香港》由左至右,展示了清晨、白日及夜晚的維港,「維港是香港的標誌,肯定是要畫的。」筆觸遊走在虛實之間,寫實的同時卻帶點孩子天真的味道。
趙素仲與百同學畫作本月展
活動協辦機構教聯會秘書長容向紅今次有份挑選參展作品,她指趙素仲用水墨畫摩天大廈,「一看就可以認出建築物,這是中銀大廈、那是國金二期,然而細心觀賞下,畫中的窗戶卻比現實大得多。」別具韻味。
趙素仲年紀不輕,卻充滿活力,這是因為她除了愛作畫,也愛運動,不讓體能走下坡。她於兩年前由學瑜伽轉為打泰拳。沒想到這兩項運動,成就了她後來的兩幅巨作,分別是長達三米的《春江花月夜圖卷》及《獅子遠眺圖卷》,「不學瑜伽,靜不下心畫細緻的樓;不學泰拳,沒有足夠的體力完成這麼長的畫。」
在急速的都市生活裡,趙素仲放棄只用文字,選擇以「讀者5分鐘就可以讀完,然後慢慢咀嚼」的方式,用畫作分享內心世界。
「欣賞 我們的香港」趙素仲和同學們作品展,由暘谷藝術協會主辦,香港文匯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協辦。容向紅表示,世界不乏美的素材,一般人缺少的是審美的心,希望該畫展能成為一個途徑,增加公眾的審美經驗。展覽由本月21日至24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