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在澳洲從事腦神經心理學研究逾30年的岑浩強,去年回港後,於7月成為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他昨日與傳媒分享發展大計時透露,未來會積極協調各方,促進各學系、院校,乃至大灣區的合作,其中護理學院將與內地部分學院組成合作網絡,積極爭取國家資源,提升香港整體的科研水平。
岑浩強在香港長大,在新西蘭及澳洲完成本科及哲學博士課程,於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任教逾25載,並擔任健康醫學院院長(研究)達6年,是腦損傷、認知障礙與康復等領域的權威專家。
岑浩強介紹指,腦神經心理學在意的不只是大腦的構造,還有腦構造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其中前瞻性記憶是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患者可能會忘記「將來」要做的事情,例如經常忘記「接下來」需要處理的事務、「下次」覆診的時間,這些都是腦功能受損的症狀。
他指不只是香港,整個東方社會的腦神經心理學發展步伐也較慢,從澳洲回流香港從事相關研究是一大挑戰,希望能將經驗帶回香港分享。
逐步提升港科研水平
院長起着領導的角色,岑浩強承諾會積極協調各方,以逐步提升香港整體的科研水平。他以理大去年研發的、能減慢近視加深的兒童眼鏡為例,指出視光學、材料科學等不同學科配合的重要,「故未來不僅要做到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更希望能藉大灣區,進一步提升香港科研水平。」
香港的高齡化是本港棘手的問題,身為腦神經心理學專家的岑浩強,特別關注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而抑鬱、焦慮與自殺率息息相關。他提到澳洲的人口少,難以找到足夠的研究對象;反觀大灣區人口眾多,而且大灣區內的社區服務未盡完善,若理大能與深圳、廣州等地的大學及醫院合作,「屆時集合資源,能做到更多的事情,讓更多人受益。」
未來理大護理學院將與內地約10所護理學院組成合作網絡,估計一兩個月內可簽署合作協議。
他又提到理大未來更會因應社會需要調整課程及收生,來年護理學、物理治療學及眼科視光學的學額會分別增至193、150及45個,另「醫學影像及放射科學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則會增加醫學物理專業,以應付病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