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劉慈欣首部港版小說結集出版 《流浪地球》滅世預告還是創世神話?

2019-02-04
■由劉慈欣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將於明天(大年初一)上映。■由劉慈欣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將於明天(大年初一)上映。

1977年發射的「航行者一號」(Voyager 1),在經過木星與土星時利用引力加速,獲得足以完全擺脫太陽引力的動能。如今它已先後經過天王星、海王星及冥王星,進入星際介質,成為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

20年後,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裡,人類改造地球企圖逃離即將滅亡的太陽系。小說裡的一個場景,便是地球與木星交會,並利用木星的引力使地球達至逃逸速度,最終得以脫離太陽系。

再經過了20年,電影《流浪地球》即將於明天(大年初一)上映,劉慈欣身兼原著作者與電影監製,隨電影工作團隊展開路演。預告片裡的地球撞向木星,木星那著名的大紅斑如末世之眼在天空中俯視地球上掙扎的人類。■文:洪嘉

地球與木星交會而過的場景,在小說裡同樣驚心動魄。大紅斑壓在地球上所造成的壓迫感如末世來臨,而地球的引力牽引茪鴐P的大氣層。這一幕後來便成為劉慈欣首部港版小說結集《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的封面概念。

對於香港讀者來說,最熟悉的劉慈欣作品便是《三體》、《球狀閃電》等長篇,中短篇則較為陌生。這次的繁體版《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則輯錄了作者六篇新舊作品,包括最早期的短篇〈帶上她的眼睛〉,被改編成電影並將上映的〈流浪地球〉,及最新作品〈黃金原野〉等。

拉近科幻與現實距離

天體物理學家、科普讀物《星海璇璣》作者余海葳﹛G「劉慈欣的科幻,可能是我讀過最合乎科學,又能不受其限制翱翔於想像之海的。在我看來,短篇故事〈流浪地球〉中所想像的宇宙,媲美劉的史詩級小說《三體》。故事中地球劃過木星,掀起木星氣體之海上的波浪一幕,令我不禁想起不久前完成任務後,自我犧牲衝進土星的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木星與土星都是太陽系的氣體巨獸,人類自古發現的兩個類木行星。我覺得現實中的卡西尼號以及故事中的地球,同樣穿越人類知識的邊界,展現出科學和科幻的某種共鳴。」

劉慈欣在電影的製作特輯裡說過,為了拉近科幻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我努力把那些近乎瘋狂的幻想,寫得像新聞報道一樣真實。20年前我寫了〈流浪地球〉,我把對宇宙的敬畏以及無限的遐想,用有限的文字寫到我的小說中。」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的點題作當然是〈流浪地球〉一文。故事描述太陽即將發生氦閃,吞沒太陽系內的行星。人類為了生存,擬定逃離太陽系計劃,透過建立上萬座的發動機,剎停地球自轉,並透過調整運行角度,利用木星引力達到逃逸速度逃離太陽系,飛向比鄰星。

電影預告片段裡的世界末日景象驚心動魄,人類爭分奪秒爭取生還回家,在小說中這個過程卻是漫長的,光是剎停地球已花了四百年,再要達至逃逸速度,又要花幾百年。從計劃的實行,至到達比鄰星落腳,這個過程估計需花上二千五百年。

香港科幻作家譚劍在為《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寫的序中,這樣寫道:「我更為欣賞的是遠日點和近日點的設計,人類要逃出生天竟要經歷冰火五重天的劫難,但即使離開到木星之外,人類仍未抵達天堂,反而陷入大規模戰鬥的地獄裡。」

看慣了以畫面敘事的商業電影,我們很容易便以為發動機噴出火焰,便可以自由飛行,但要以發動機來推動地球,卻是不可能的事--那僅可以為地球加「一點」速,卻還是無力飛出太陽系。地球仍需要繞太陽運行15個圈,每繞一個圈,地球就離太陽越遠,公轉的軌道也就越偏。於是當地球處於距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時,在地球上看過去,太陽不過是個棒球大小的星體,而地球的溫度也極端下降;當地球位於最接近太陽的近日點時,地球卻有如火爐。

但遠與近之間的冰火煉獄,也不如人類之間的戰爭。而《流浪地球》到底是一個滅世神話,還是創世的開端?劉慈欣一如其他的作品,總是拋出了絕望的現實,並給予希望。哪怕現實是殘酷的,但只要抱持信念,總可發現希望的道路。

只是劉慈欣從不相信皆大歡喜的救世神話。他曾強調自己的創作,是要拉近科幻與現實之間距離。

不同趣味的短篇之作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中所收錄的〈黃金原野〉中,是劉慈欣的最新作品,故事描述「生命遠景」公司研發出可讓人進入冬眠狀態的藥物「冬神」,然而「生命遠景」並沒有將「冬神」投產,並且在公司總裁去世後,總裁的女兒Alice帶荂u冬神」登上太空船「黃金原野」,卻在探索月球的任務中失去控制,「黃金原野」在太空中漂流,並逐漸遠離地球。

故事開始時「黃金原野」已經離開地球很遠。為了拯救漂流太空中的Alice,政府扭盡六壬,拯救船終於起航。

劉慈欣在文中仔細描述Alice與「黃金原野」逐步遠離的過程,經過木星,經過土星,一百日、四百日、七百日,拯救方案的失敗與重啟,作者一再思考的是人類的生存問題,《三體》裡的叢林原則,〈鄉村教師〉裡的隔離帶,〈流浪地球〉裡「飛船派」與「地球派」的爭端,歸到最後一點,便是人類如何在這個宇宙中生存下來。

為了生存,無可避免會帶來個人的犧牲--不論是自動還是被動。「黃金原野」成為了一個引力,把人類從地球帶到太空。而過程中的犧牲,只是必要的陣痛。

此次的小說選最後一篇文〈帶上她的眼睛〉,是劉慈欣最早期的作品,筆風亦帶了點浪漫與溫柔,與後來的作品有頗大的分別。此篇就像是〈黃金原野〉的前綴,同樣的少女,同樣地漂流於未知之地,同樣不可測的命運,只是兩人的命運天上地下,無可比擬。

讀劉慈欣短篇,與讀他的長篇趣味截然相反。《三體》、《球狀閃電》等長篇有如漩渦,讓人越讀越難以釋卷;〈黃金原野〉、〈流浪地球〉、〈帶上她的眼睛〉、〈鄉村教師〉、〈山〉、〈朝聞道〉等篇,則有如窺探劉慈欣的創作原點(譚劍語,《流浪地球》序一),種種思考的濫觴肇[,於此皆可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