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作家邱華棟:寫作會上癮

2019-02-11
■邱華棟與讀者分享新書。■邱華棟與讀者分享新書。

2019年1月,著名作家、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剛好50歲。作為文壇「活躍的實力派作家」,他履歷驚人:16歲開始發表作品, 30多年間出版不重複作品50餘部、累計900多萬字,作品題材多樣,涉及領域眾多。

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於邱華棟而言,寫作就是他的命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劉蕊、通訊員谷素梅 鄭州報道

邱華棟告訴記者,寫作就像是捏泥巴,或者打遊戲會上癮,他享受寫作過程帶來的樂趣,也因對作品的不滿意而不停歇地創作。擔任文學主編多年,現任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的他亦對當代文學發展動態給予密切關注,同時對當下文學發展現狀給予充分的肯定。日前,邱華棟攜兩部新書《作家中的作家》和《金瓶梅圖鑒》做客鄭州松社書店在開讀者分享會,並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作家中的作家

邱華棟說,作家就是用語言來創作的藝術家。而作家中的作家,是指那些能對作家產生影響的作家,這些作家只有少數的一群。在《作家中的作家》一書中,邱華棟選擇了普魯斯特、卡夫卡、博爾赫斯等十三位在文學史上起到重要轉折作用的文學大師,從個人經驗出發,對大師的創作進行精微的觀察和獨到的剖析,希望作為「引領讀者進入文學大師創造的世界的窗口」。

在他看來,《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亦屬於「作家中的作家」,他們既是中國古代作家中寫日常生活最好的兩個作家,也影響了之後的其他作家。此番整理《金瓶梅圖鑒》即是致敬《金瓶梅》問世400年之作,將古今中外20多種語言,百餘個版本加以梳理,以期「為同行提供一個思路」,向世人展示「這兩個偉大的小說是怎麼流傳的」。

在某種程度上,這兩本書也可以視為邱華棟的「讀書筆記」。邱華棟愛讀書是出了名的,蘇童曾評價其「讀書之多,多到恐怖」。其家中藏書數十萬圖書,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均有涉獵,他博士論文就是選取8個拉美作家和20個中國作家的比較。在此之前,他還出版有《親近文學大師的72堂課》推介70多位作家,深受讀者喜愛,《作家中的作家》是為更好滿足讀者需求所推出的精簡版,並加以增刪修訂。在他的諸多藏書中,《紅樓夢》和《金瓶梅》的版本收藏尤多,其中《金瓶梅》僅海外版就有20種語言,百餘種譯本,在他家裡,這兩本書滿滿地分別擺放在兩個大書櫃裡。

「快樂」和「不滿意」是寫作的動力

一邊是閱讀,一邊是寫作。在邱華棟的寫作中,好像很少有空窗期。「1月底我得交掉一部關於《紅樓夢》的書稿,春節期間要寫武俠小說,今年還要寫完一部非虛構作品《北京傳》。」近期的工作計劃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而且他說,這些都是要在業餘時間去完成的。

邱華棟是一個很注重寫作狀態又能有效利用零碎時間的人。在工作間隙,出差途中,甚至跟人聊天時,他都能用手機寫上一些。但他也很有寫作的儀式感,只要在書房坐下寫作,他就會打開悠揚的古琴音樂,把手機丟在一旁,全身心地享受寫作的過程。

時常會有人問他「不累嗎?」在邱華棟看來實則其樂無窮。「寫作真的會上癮,會想把自己經歷的和想像的都寫下來,」他說,「即使不給我稿費,我也會繼續寫。」豐富廣泛的閱讀和高效的時間利用以及對寫作純粹的熱愛,正是他能成為「全能高產作家」的關鍵。此前有人向他請教總是寫不出來東西怎麼辦,邱華棟就只管讓他們去寫。在他看來,寫作就是一個經驗喚醒的過程,越寫才越能寫。

「創造性的快樂」和「總有一種對自己的不滿意」是邱華棟持續創作的動力源泉,在閱讀過眾多古今中外的經典之後,他也想寫出一部能傳世的傑作,卻總對自己不滿意。「有人寫一本就成了,有的人要寫一百本。但是只管去寫,不要擔心沒有人看到,好的作品能夠抵抗時間。」

「有的作家是深挖一口井,有的是描繪一片平原。」邱華棟屬於後者。寫小說時,他一邊堅持 「與生命共時空」,從《別了,17歲》到《前面有什麼》再到《夜晚的諾言》、《白晝的消息》,他的寫作隨生命階段而推進......現在到了50歲,他便開始觀察四五十歲中年人的生存狀況。另一邊,他也開始寫歷史小說,向歷史展開想像。「左手都市,右手歷史。」邱華棟說,「有變化的寫作才不會累。」

每種作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魯院」任職,邱華棟會經常為作家授課,講小說技法,講詩歌,講非虛構,講《紅樓夢》、《金瓶梅》......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但是他說「每個人的寫作不一樣,只要能有一兩句話對作家產生影響就不錯了。」

對於當下的文學創作環境,做過多年文學刊物編輯的邱華棟會用一種更加寬闊和包容的眼光看待。當下中國作家群體越來越龐大,卻並沒有帶來八十年代那般的文學繁榮,邱華棟指出這是因為當下的社會生活和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帶來文學影響的分散。但是這種作家的分散也是一件好事,「每種作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關照當下網絡文學的新樣態,邱華棟指出,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正在從新媒體舊文學向新媒體新文學轉變。「之前大家覺得網絡文學都是垃圾,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紙媒寫作的作家也開始尋找網絡文學的優點。「有相互借鑒,合流的趨勢。」他說,「現在魯迅文學院還開設有網絡作家班,已經培訓了上百個網絡作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