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大灣區青年聯盟總監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透露,中央將於日內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發展的高度重視,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發展毫不猶豫地大力支持。香港已順利接入國家高鐵網,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開始成為生動現實,更應攜手廣東和澳門加快推進落實大灣區規劃的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春節假期,「一橋一鐵」人流突破預計創新高。總計年三十至初四長假期,本港出入境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升16%,達479萬人次;當中內地訪港旅客的入境人次大升80%,至97.1萬人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大幅增加,是意料之內。這啟示,「一橋一鐵」既可拉動本港經濟增長,更可提升本港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
「一橋一鐵」助港青融入大灣區
多年來,受制於伶仃洋天塹相隔,香港與珠三角西翼的交通一直不是很順暢,香港到珠海陸路需要3個多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這也讓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佛山等城市經濟發展略遜於東岸的深圳、東莞等城市。港珠澳大橋是大灣區融合發展和香港更好發展的加速器,通過港珠澳大橋的聯結,香港、澳門、珠海三地人流、車流、物流將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灣區內要素流動得到極大便利,經濟經脈得以打通,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和「1小時生活圈」的形成,將把大灣區內各個城市為創科所開設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拉入三地「1小時生活圈」內,有助開闊香港青年人的視野,改變他們對於大灣區的時空概念,縮短心理距離,帶來更多機遇。
香港高鐵可融入內地2.9萬公里高鐵網,可以直達內地44個城市,可以為香港和內地旅客提供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和體驗,直通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和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人員往來和經貿活動,從國家發展戰略中得到更多機遇。特別是有助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創業、創新,生活、發展,成家、立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雖然目前大灣區規劃未出台,但較早前召開的廣東省兩會,省政府工作報告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2019年全省十個方面工作的首項,成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葛長偉其後在記者會上,透露今年廣東省大灣區工作重點,由此可以看到大灣區發展的重點方向。
促進人流物流便捷流通
葛長偉透露,2019年廣東將重點搭建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四樑八柱」,編制推出相應專項規劃,包括創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項規劃、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規劃等,他又指出會加快推進三地互聯互通基建,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珠澳新通道可於今年建成,虎門二橋也可全線建成通車。特首林鄭月娥亦曾強調,作為一個四通八達的國際城市,香港要不斷令到人流、物流更方便,一定會加把勁去用好這些基建。「一橋一鐵」客流創新高證明,做好令人流、物流的便捷流通,是大灣區建設的基礎和前提。
跨境基建主要是交通運輸項目,目的是加強香港與外部的連接性,完全符合基建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則,根本不存在反對派所說「為政治需要而做」,更不是所謂的「大白象」工程。大灣區建設如箭在弦,本港需加強對大型基建工程重要性的認識,應理性客觀看待「明日大嶼」、機場三跑等大型項目,支持特區政府開展大型基建,加快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科創中心並駕齊驅的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與大灣區各城市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共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