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留前鬥後先苦後甜 中美談判之勢互易

2019-02-11

許楨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香港農曆年假結束之際,美國傳來消息,總統特朗普原定2月底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高峰會議,現在要推遲。較早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一行數十人抵達華府,舉行自去年12月初、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習特會」以來,中美層級較高亦頗受矚目的貿易投資談判。自去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展以來,本欄再三強調,北京哪怕在關稅領域付出一定代價,也要將相關問題的解決時機,選定在2019年第1、第2季之交,而非2018年第3、第4季之際,此舉既符合中方利益,也對應了中美未來中短期的政經走勢。

箇中關鍵,就在於從2018年過渡到2019,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的表現,縱然超出預期,但特朗普逐步受制於國內政情變化,又實屬必然。畢竟,民主黨以微弱多數,重奪眾議院主導權。此外,自2018年秋天起,美國證券市場再次尋底,對特立獨行的白宮主人,造成原本並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以道指衡量施政得失是特朗普原創,如今求仁得仁。

進口美產品有利中國

當北京與華府進入恰當的談判窗口期,亦即本欄一直強調的2019年首季,中國方案的「天花板」,就是大舉進口美方產品──大豆、玉米、大米、石油、天然氣,並將之作為國家戰略儲備。有意思的是,上述可作中長期儲存的物質大量進口,固然有利提振美國眼前經濟,長遠而言,卻更有利於中國社會穩定、發展平穩。

此外,中方的底線,或曰「地板」,就是盡速降低四大戰略產業─-金融、能源、電訊、航空的准入門檻,但開放終究有限制、有限期,以維護中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權益,並以符合國家發展所需為原則。只要中方延續去年的應對策略-─依此「天花板」與底線,構成路線圖、時間表步向談判桌,無論最終美方會否還價,中國經濟、企業,乃至個人的損失與風險,都尚算可控。

最終,無論中美談判進展為何,談判桌兩端避免了強弱懸殊、高下立判。可以說,自2017年始,特朗普逐步升級對華施壓,中國已捱過最艱難時刻。所謂「強施壓」的打法,已逐步破功。此外,如若下一輪美方高級代表團訪京,而談判進展放慢,屆時美國證券市場將受到的衝擊,不見得比A股、港股要小。

中國堅守底線 伺機反擊

既然,美國最有實力的兩大貿易談判對手─-中國與歐盟,一致認為在2017、2018年,連捱兩年關稅,始終算是先苦後甜。2019、2020年,特朗普面對的政經壓力,只增不減,中歐留前鬥後的戰略就講得通。

因此,筆者從來不認為特朗普的鷹式作派,能夠對世界大局掀起多大風浪。只要民主黨、北京、布魯塞爾避免嚴重出錯牌,各方總有自保之力、制衡之法、反擊之機。這個時刻固然不會輕易到來,卻明顯地越來越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