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加強公私營合作善用科技抗擊流感

2019-02-14

方文雄 BBS JP 群策學社主席

本港今年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病床「逼爆」,加上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早已導致公立醫院人手超出負荷,預計未來10年情況定必加劇。一直以來,政府及醫管局都有正視問題,並細心聆聽前線醫護人員的意見,積極推出有效的措施,減輕醫護工作壓力。筆者認為要徹底解決當前問題,需要配合一系列更完善的短、中及長期措施。

短期措施上,政府及醫管局可研究提供足夠的誘因,鼓勵及吸引更多私家醫院提供比較大量的「借床」服務,讓病情穩定的公立醫院病人轉往私家醫院,從而騰出更多床位予患上較嚴重流感的病人,彰顯香港人守望相助的精神。此外,筆者亦十分認同有議員建議政府考慮提供「流感券」應急,讓市民可轉到私家醫院或診所接受診治,以減低公立醫院的負荷。另可考慮加推特別獎金。

中期措施第一是提高疫苗接種率。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較早前的一項調查發現,流感疫苗有效率高達9成。而較易受流感侵襲的小童及長者為最需接受疫苗接種的群組。可是,本港整體6-12歲學童疫苗接種率約50%,0-5歲約30%,而50-64 歲人士則稍逾10%,可見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政府應考慮將小學的「到校疫苗接種」計劃,擴展至全港幼稚園。當然,如果政府能夠撥款港幣10億多元全費資助全民打流感針,以應對流感高峰期所產生的問題,實屬治本良策。其次公共交通工具可裝設防菌設備,同時亦可加設含有防菌物料的扶手及座椅,以減低乘客於車廂內交叉感染流感病毒的機會。

長期措施一是提升市民健康意識。二是善用先進科技。筆者建議政府應制定政策及每年向醫管局撥款30億至50億元的研發預算,以推動醫療創新及鞏固醫療系統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局方亦可協助公立醫院引入更先進、優化的電子文書系統,以簡化前線醫護人員的文書行政工作。三是引入外地合資格的醫生和護士。

公立醫院於流感高峰期所面對的問題並非一時三刻可以解決的。政府與醫管局必須亡羊補牢,繼續跟進疫情,與前線醫護人員共同尋求雙贏的方案,確保醫療質素的同時,亦可保障市民的健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