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工聯倡擴資格互認 入灣更易M工

2019-03-11
■吳秋北指擴大兩地專業資格互認,令港人更易在灣區搵工。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吳秋北指擴大兩地專業資格互認,令港人更易在灣區搵工。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

工聯建議試水飲食美容等技工 吳秋北指不存在外勞湧港「搶飯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 兩會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工聯會亦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兩地在大灣區先行先試,設立如飲食、美容等藍領、技工職業資格互認制度。對於有意見質疑這會令大批內地勞工湧港「搶飯碗」,工聯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反駁指,即使兩地實行資格互認,只有香港本地短缺的工種才可申請輸入外來勞工,勞工處會扮演把關角色,內地勞工不是「話請就請」,反而這可讓香港打工仔的就業空間擴展至整個大灣區,也更容易在區內「搵好工」。

吳秋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兩地的高端、專業職業資格互認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已有規定,目前的問題是不少藍領、技工職業資格仍未對接。

輸入外勞非「話請就請」

他舉例說:「例如是香港的一個專業廚師或咖啡師,大師傅,在香港的資歷架構已獲得一定資格,那麼相等於內地的什麼資格呢?這並沒有明文規定。如果他到內地找到一份類似工作,老闆卻因他在內地沒有相關資格,要他由低做起,對他來說某程度上是一種剝削。」

吳秋北強調,資格互認後不等於即時輸入內地勞工,因有勞工處的補充勞工計劃把關,「香港的輸入外勞政策很清楚,就是本地就業優先,本地短缺的工種才可申請輸入外來勞工,也要經過審批,不是話請就請。」

對於工聯會以工會身份提倡資格互認,會否被人非議,他強調這不等於工聯會支持輸入內地勞工,「我們是工會,對此最敏感」,又認為要從整個大灣區的角度去看,這可以拓展香港打工仔的就業機會及質量,「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可以預期工作崗位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老闆會更願意付錢請有相當職業資格的打工仔。」

倡灣區醫院可用長者券

內地生活指數較低,居住空間亦較寬敞,吸引部分香港長者回去養老,然而醫療問題多年來仍備受關注。吳秋北表示,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一直收到有關查詢甚至求助,「現時香港的長者醫療券只可內地一間醫院使用,就是港大深圳醫院,沒有理由要住在廣州、中山的長者到深圳求醫吧?有長者更反映,既然到了深圳,倒不如直接回港求醫。」

他建議開放香港長者醫療券在大灣區九市的三甲醫院使用,又建議讓居住內地的港人購買城鎮醫療保險。

除了長者,不同年齡階層的港人到內地工作、生活,同樣遇到「奇難雜症」。吳秋北說:「有人向我們反映回鄉證幾乎只可用作出入境,上網辦理很多業務時都不獲承認,也有人指每人每日只可帶兩萬元人民幣出入境,這個額度已實行10多年,追不上經濟發展。這些問題都要解決。」

他強調,要港人積極建設大灣區,就要建立起他們的獲得感,「有了獲得感,幸福感就油然而生」,必須讓他們知道會有所得荂A有付出自然就會有回報,正如打工仔般「有汗出有糧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