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中央挺港鞏固航空樞紐地位

2019-03-13
■譚志源憶述參與制訂規劃綱要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譚志源憶述參與制訂規劃綱要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朗文 攝

譚志源有份爭取寫進綱要 強調無半點「被規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 兩會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至今,「被規劃」一詞仍然被反對派掛在嘴邊。曾參與規劃綱要制訂工作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譚志源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規劃綱要內「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這句,正是由他任局長時和團隊向中央部委不斷爭取得來的,並強調中央會從不同渠道聽取香港意見,規劃綱要以至整個大灣區發展都沒有半點「被規劃」的意味。

譚志源日前在接受訪問時,詳細道出香港特區政府參與國家發展並就此與內地當局溝通的進程。他表示,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在香港回歸翌年已經成立,初期由政務司司長與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共同主持,在2003年則「升格」為由特首及省長共同主持。

2006年的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涉及港澳的內容開始出現,5年後的「十二五」更開始加入港澳專章,特別提到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定位。譚志源憶述:「去到(制訂)『十三五』的時候,我已經做了局長,這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工作層面,會和國家發改委對口,當時我和發改委的一個司長,兩個人就『十三五』香港部分去談,到底在『十一五』、『十二五』基礎上可以加些什麼?」

他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的定位,在當時已經十分明顯,「我們在統籌其他部門的意見後,覺得高增值的專業服務,包括法律、仲裁及爭議解決服務,也可以擺進去(『十三五』),因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法律是優勢之一。」

同時,譚志源當時也提出要將發展創新科技及增強區域合作寫進「十三五」,「在區域合作方面,我們和發改委談期間,發改委說廣東方面有個想法,就是粵港澳作為灣區城市群,像東京灣區、三藩市灣區般,並在『十三五』有所表述,於是雙方就在這個基礎上去談。最後,『十三五』出現『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這一句。」

「十三五」專章尊重港澳

他更點出,這句出現在「十三五」的港澳專章,而非其他章節,凸顯了中央彰顯了港澳的參與,並尊重港澳的主體地位。

在「十三五」有所表述後,真正的工作才正式開始。他表示,那時要轉為和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合作,探討大灣區的原則和方向,而當時已定下堅持「一國兩制」、尊重香港法律制度和做事程序、在現行基礎上增強三地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而非惡性競爭等原則。

談完原則、方向,就要談功能、定位。譚志源說,當時雙方就香港的角色很快達成共識,就是參照「十三五」的內容,這些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有重申,「但也有些內容是『十三五』沒有的,就是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經過與中央部委不斷溝通後,最後也寫進規劃綱要中。」

特區政府提出這建議,也非無根無據。他憶述當時各政策局如何分頭行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會與商會溝通,運輸及房屋局就聯絡航空公司、運輸業界等。

譚志源指出,像香港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及爭議解決中心等,就需要中央在政策上的支持,「這是香港在中央爭取,而中央給予支持,並非『被規劃』。」

從特區政府退下火線後,他轉戰人大,在去年全國兩會「處子戰」上提了兩個小建議:一是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的車票、門票價格與內地學生看齊,二是在他們畢業後可投考內地部分公務員職位。今年,他在規劃綱要看到相關表述。

「能採納的中央都願聽」

「從大政策到小措施,中央都願意聽意見,在不同渠道去聽,經過仔細研究後,能採納的都會採納。」譚志源強調,「『被規劃』的意思是一方『監粗』薄B另一方無權話事,但規劃綱要以至整個大灣區發展都不是這回事,這只是為港人提供一個新選擇,如果我們覺得琩炴N拿去用。」譚志源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