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大盼選拔10中學生出戰國際賽 選手有望獲名校錄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通過邏輯推理去明白一門從未學習過的語言,是「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參賽者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掌握相關技能後有望成為國際大公司爭相搶用的大數據資料分析人才。香港理工大學今年主辦首屆「香港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希望可在全港中學生中選拔約10人,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以往獲獎選手有機會被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學府錄取。
國際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 IOL)是全球13項奧林匹克科學競賽之一,影響力不斷擴大,由2003年首屆的6個國家、 9支隊伍參賽,逐漸擴展到去年有29個國家、49支隊伍參賽,並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參賽者必須通過所屬國家或地區的選拔賽才能參加國際語奧。
理大今年會主辦首屆香港語言學奧林匹克選拔賽,並組織亞太區語奧在香港地區的賽事。
香港語言學奧林匹克選拔賽籌備委員會代表、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講座教授黃居仁表示,這意味着香港中一至中六學生有兩次機會參與賽事,以爭取進入國際語奧的機會。
憑邏輯推理語言規律
語奧並非要求參賽者能說會寫多種語言,而是考察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參賽者需要通過邏輯分析、洞察力、推理能力等破解語言謎題,以有限語言資料「搞懂」題目涉及語言的規律,並推理出相關字母、圖片等符號代表的語意,甚至翻譯出相關語言。
比賽題目涉及的符號包羅萬有,包括盲文、聾啞人使用的符號系統、二維碼、emoji等。黃居仁表示,語言學資料分析能力可以應用於所有科學知識體系、商業分析、大數據等。目前彭博、雅虎、百度等眾多國際知名公司均很重視語言學資料分析能力。
將夥台灣隊集訓取經
香港語奧的官方語言為英文,在國際賽階段,參賽者可使用自己慣用的其他語言,包括中文等。兩次比賽中選拔出來的約10位選手將組成兩隊參與今年7月至8月在韓國舉行的國際語奧賽事。
他們除在香港受訓外,亦將於6月底和台灣隊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集訓和模擬賽,向曾數次參賽的台灣隊取經。
黃居仁透露,為舉辦賽事已投入十多萬元,希望入圍的學生有好奇心、分析力,最好具備計算機邏輯分析力,甚至DNA編碼等不同知識背景,並讓各具專長的同學組隊為港爭光。黃居仁認為,語言學和創科有許多聯繫,而當下特區政府並未着力發展相關領域,但其實語言學有望幫助解決聲音識別問題,理大期望在當中有所貢獻。
理大尖子選手變評審
理大語言、文化及傳意廣泛學科一年級學生潘同樂,本身懂十幾門語言,曾代表台灣隊取得國際語奧2017年度團體賽金牌,並因此奪得理大全額獎學金,去年他又獲國際語奧個人賽銀牌,今年更成為評審團成員,將幫助理大賽事籌委會籌備賽事。
此次香港語奧於本月22日截止報名,競賽地點為理大校園;亞太區語奧報名截止日期為4月中,5月5日在港舉行比賽。香港語奧暫已吸引43名中學生報名,本屆僅設個人賽,包含5道題目,比賽時間為本月24日,賽制3小時,其中部分學生正參與理大提供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