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擁有的幸福感有多高?知道每年的3月20日是什麼節日嗎?自2013年起,聯合國定那天為國際幸福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亦會於當日公佈《世界幸福報告》,讓全球人民明白幸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世界幸福報告》根據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社福支援、醫療體系、自由度、貪腐程度等因素作綜合排序。今年,在15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行榜首五位均是歐洲國家,由芬蘭蟬聯第一。亞洲方面,名列前茅的是排行第十三的以色列,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地區包括:台灣排二十五、新加坡三十四、韓國五十四、日本五十八,香港則與去年一樣,穩守七十六位。
報告中的伸延分析及調查值得大家細味,包括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Jean M. Twenge的研究。她以13歲至18歲青年為對象,分析美國的幸福感指數持續下降與數碼媒體的關係。報告發現,幸福感的升跌與數碼媒體息息相關。縱然科技使人類生活現代化,提升生活質素,卻導致數碼世代的美國青年傾向在課餘時停留於數碼世界活動,相對一些願意分配時間進行線下活動的青年,數碼世代的幸福感較為遜色。
調查再將一系列活動以帶來最正面至最負面的幸福感排序,最佳活動為睡覺,繼而是運動、面對面社交、義工活動、結伴看戲、宗教項目、觀看電視、閱讀紙本新聞、收聽收音機、音樂會,甚至交功課也能提升正面幸福感。
反觀與數碼世界相關的活動,例如觀看網絡新聞、在社交平台聯繫朋友、個人網上娛樂、瀏覽互聯網等,都錄得負值的幸福感。
應讓孩子及早識網定位
因此,家長應反思如何培養平衡的生活習慣,並以身作則,讓孩子及早認識流動裝置及互聯網的定位和作用。潛移默化之下,家長可引導孩子將它們定性為學習或工作的輔助工具,而不能取代現實生活中與人接觸的活動,如與朋輩面對面交談、與家人進行集體活動等,讓孩子在學習與休憩時間也能健康成長。
雖然該調查仍有不少限制而影響報告結果,但它能警醒我們如何適時、適地、適當運用數碼媒體。家長欲與孩子一起自製幸福感,便要身體力行,安排足夠的作息時間;放假時,加入運動和家庭活動,並堅持有質素的溝通,讓大家愛上在實體生活中尋找快樂。■香港教育城高級發展經理 洪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