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綠動 > 正文

特稿:採石留「瘡疤」 恢復成本高

2019-03-31
■正在進行生態復綠的採石場。■正在進行生態復綠的採石場。

陽朔縣葡萄鎮下岩村,一座挖掉了半邊的山頭正在進行生態復綠工程,這家露天採石場採石設備和廠房已全部被拆除,山間的平地上種上了狗芽草等草類,陡峭的山體上U形槽裡種植了一排排斑馬草等植物,並鋪設了水管,抬眼遠望,原始的山體綠樹bb,而被採石破壞的山體只能看到稀稀拉拉的一點綠色植物,如同美女臉上的疤痕般難看。

桂林理工大學喀斯特水文地質及生態地質專家郭純青說,漓江流域山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層稀薄、植被生長難,生態環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過去,漓江沿岸非法採石挖礦等行為曾一度肆虐,給秀美山水留下一塊塊難看的「瘡疤」。

「被破壞的山體修復施工難度極大,機械上不去,只有靠人工,沿等高線在陡峭的山體上鑽孔,插入鋼釬,綁上鐵絲網,鋪上無紡布,用水泥砌出一條條U形槽,然後背土填上去,撒上草籽或者植上幼苗,要想恢復到原本的生態環境,至少需要50年至100年,成本十分高昂,生態復綠一座山頭的費用,是採石頭賺的那點錢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郭純青說。

「一場一策」生態復綠

桂林市環保局表示,漓江景區內的所有採石場都已關停,並按照「一場一策」方案完成生態復綠工作,完成生態修復面積136萬平方米,僅漓江風景名勝區內18家採石場和靈川縣3家採石場復綠恢復生態目前已投入約2.58億元,後續投入仍不是個小數。

如果說截污治流工程讓漓江的水在本源上激濁揚清,那麼一系列保護漓江沿岸生態、整治「四亂一髒」的舉措更像是一把鎖住治污成果的鎖,令漓江水質得以保持澄澈。

「大美桂林,煙雨漓江,宛若仙境。」前段時間,很多人的朋友圈被漓江霧氣繚繞的景色「刷屏」了。煙雨漓江的景致背後,是近年來不斷加大力度的生態保護與修復,移走了漓江與沿岸的「陳年污垢」,逐漸透出了這方山水原本的美麗容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