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誰是春天的西施?是流水,是柳絲,還是春風,不知道是誰,但她就在我們身邊。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西施的美麗,沒有什麼比「春天」更合適的。春天是香到荼蘼程度才撒漫開去,撒去的是西施純稚內心的魅力,只有不懼怕春寒襲擊才擁有脂澤粉黛的神韻。
從西施故土「越國」至「吳」,為的是見識一下蘇州太湖之畔西山島明月灣。這個古村裡有一口古井,據說井邊的石凳當年西施坐過,她曾對茤澈的井水梳妝打扮。在《蘇州府志》記載「明月灣,吳王玩月於此」,明月灣村名--即源於吳王夫差和西施在此賞月。
有人說,西施最美的姿態,是她心口疼的時候,緊蹙眉頭的樣子讓人憐愛萬分。對於西施的心口疼,歷史學家認為她背負茈螫琠M國家興亡之責,承受的心理壓力巨大。春天是最美的季節,也會和西施一樣犯「心口疼」,因為春天擔負荍漈U物從冬天的冷寂中拉出來的使命,但因為其柔軟,早春的花朵剛剛綻開,卻被倒春寒的雨雪「打」了一個眉頭緊蹙。
春天美得無懈可擊,縱然不去招蜂引蝶,但「春」的牌子往寒風裡一戳,也一定讓人心裡暖烘烘的。西施是聰明的范蠡費心遴選的女主角,美得無可挑剔;她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女人,「曾經滄海暗使船,沉雄氣質駕風帆」。而春天呢,歷經冬的磨難,已修煉到圓融的境界,真所謂「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冷氣盡倒戈」。
我喜歡浣紗、鬻薪、種荷、採桑的西施,但這不是西施最精彩的一幕。西施利用曠代芳華和柔媚嬌憨,贏取了吳王夫差疏賢親佞的時間,但她最終遠離了小筠籃、浣溪紗、青柴門。是呀,一旦抖落春天的外物包裹,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守住內心的寧靜,「蠢蠢欲動」的事情多發生在春天。《韓非子》云:「西施之美,用則倍其初。」也許是吧,但清代曹雪芹卻看到了西施之美「不用」的那種適意,因為西施盛名之下存有諸多無奈,榮光之後生發點點悲苦,詩曰「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因西施成名後想過平常女子的生活,卻失掉了那份河邊浣紗的從容自在;就像春花絢爛以後,已清純不在,怕被摘取,只得輾轉隱居起來。
後面的時間,春天的西施去了哪裡?我想,春天的西施在春花絢爛以後,要皈依平靜,慢慢走近綠意沉默的夏季。春天的西施最睿智,淡定的春天最優雅。一個女人做到了淡定,已能掌握得與失、取與捨之間的平衡。淡定的人,既敢大膽去闖世界,也守得住寂寞,最終贏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或許史實就是這樣。成功滅吳後,范蠡帶西施遠走高飛,落腳在蔡國。抱得美人歸的范蠡,決定種植西施家鄉的「苧」和「蘿」,以解西施的思鄉之苦。西施為什麼要帶「苧」和「蘿」的種子呢?原來西施心口痛,一直是喝家鄉的天蘿水治療,因長期飲用天蘿水,西施變得貌美如花,膚如凝脂,亭亭玉立。
隱姓埋名的西施和范蠡,據說後來引起了孔子的注意,孔子率子路、子貢等眾弟子前來拜訪,孔子請范蠡出山,一解當時魯國之危。西施看到多年的隱居生活,被孔子師徒打破寧靜,知道此地不易久留。於是,勸范蠡馬上散盡家財舉家外遷,後前往肥城陶山,改名「陶朱公」,後又舉家遷往齊國改名「鴟夷子」。這就是著名的「范蠡三遷」,司馬遷讚其「三遷皆有榮名」。
是的,這就是活在春天裡的西施,總把范蠡後期看淡世事的老莊哲學--當作自身法寶,悄悄行走在異鄉之路上。她知道,這是經歷繁華經年後的禮物。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奔波,是為隱姓埋名,根卻在內心安寧。她深深懂得,西施要在這個塵世裡活荂A就不要在人們的視野裡過多出現。在透明的櫥窗流淌笑聲、幸福和甜蜜,只能自取滅亡。雪一點點落到心底,堪稱最妙;更多的雲月璀璨,讓它們變成過往。英雄舊事,只是二月剪刀風口中的一場碎雪;綿軟無骨,且讓其淡然消遁。春天的西施已不嶄新,但土地、河流、花朵消弭到一具詩意的身體中。她被酥軟的風吹開記憶中的青b年華,故鄉悠如曲、蕩如水、軟如腰肢,漸漸喚成心中的輕笛。西施用真情叫醒每一寸故土,卻要遠離故土流浪;江南柳綠桃紅,犁將感恩種子種在每顆心上,甚至讓石頭和鋼戟也黯然神傷。
西施正是以倒懸之心打開了春天,讓後人流淚撫思,恰恰是史實。迎春花還沒開,她就已經離開;理想實現在那抽身的時刻,彷彿就像能掐會算的隱士。諾言給了西施高貴的理由,天上有月光,心中有明鏡,她用堅定的眸子照亮了靈魂的足跡。也許,要打開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扇窗;只是西施,她打開生活的窗子有些特別。或許,那些蝴蝶在陽光下的羽翼也是一扇窗,一樣擁有不為人知的眼淚。牠們振翅離開,不是被春風裹挾,而是因流言帶來悲哀,迅疾飄然離去。天空如夢一樣藍,藍得如此暈眩,生活的窗讓人們已然忘掉了西施的容顏。盛大而迷醉的花蕊埋葬了青春,埋葬了西施離使命最近的春夜。
如此看來,春天的西施不是鮮艷無比的,但更有闌然深意。西施跪拜草木的情狀,如跪拜天地的新娘,那宛若素子之身在低處擁有迴環之力,她以寂然之心默默連接荇L天和秋天。如果說春天的西施--是用生命智慧見證了靈魂的大小,那麼在大紅大紫後遠離喧囂淡然處之,則是用頭腦經營生命的厚度。很多時候,勇敢者並非輕薄,淡定者往往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