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海外研究報告:美國人硬食加稅惡果

2019-05-16
■專家以鋼鐵為例,指出其他國家要在全球供應鏈中取代中國並不易。 資料圖片■專家以鋼鐵為例,指出其他國家要在全球供應鏈中取代中國並不易。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廣泛關注,這場貿易摩擦真的像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說對美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嗎?真的為美國財政帶來數以億計美元的收入嗎?中新網轉載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14日刊文分析稱,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表示,中國將為關稅買單。但向美國政府交關稅的是美國的進口商,而不是中國公司。專家還指出,幾乎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增加貿易關稅有過任何作用。

BBC指出,中國2018年出口上升明顯,仍然穩居美國頭號貿易夥伴的地位。但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在2018年下滑了9%,顯示中美貿易摩擦的威力已經開始顯現。

儘管如此,英國劍橋大學貿易問題專家梅利迪斯.克羅利博士說,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中國公司已經開始減價來吸引美國公司買貨。

他認為,「那些有市場優勢的(中國)產品並沒有減價,可能是因為美國進口商對他們有很大的依賴性。」

根據2019年3月的兩份研究報告,美國2018年向中國和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徵稅的全部代價,幾乎全部由美國商界和消費者來承擔。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普里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家經過計算得出結論說,向鋼鐵、洗衣機等在內的眾多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讓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在繳稅之外每月額外支出30億美元。

撐特朗普農民反受其害

第二份權威研究報告由多位作者執筆撰寫,其中包括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佩妮洛皮.戈德堡。該報告分析指,把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考慮在內,那些在美國2016年大選中支持特朗普的地區內的農民和藍領工人,是貿易摩擦最大的受害者。

特朗普表示,那些原本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公司應該到別的地方進貨,譬如越南,或者乾脆直接購買美國廠家的商品。

中國供應商地位難取代

但美國跨國律師行Cooley LLP的律師克里斯托弗.邦迪說,這並不像特朗普說得那麼簡單。他以鋼鐵舉例,指「例如,美國去年向鋼徵收高關稅,但美國不可能突然之間就能建起數百家新鋼廠。另外,中國是一個生產大國,對手們都相形見絀,要在全球供應鏈中取代中國,談何容易。」

對於貿易戰的談判,劍橋大學的克羅利博士說,特朗普新增的關稅可能會讓中國重回談判桌,但是她並不認為中國就會因此作出重大的讓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