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渣打:歐資急起直追 搶「帶路」機遇

2019-05-20
■凌嘉敏(右)指出,6年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當時不少歐洲投資者視之為「講笑」,最近歐洲投資者才開始「如夢初醒」,發現倡議所言非虛。左為劉健恒。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翠媚  攝■凌嘉敏(右)指出,6年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當時不少歐洲投資者視之為「講笑」,最近歐洲投資者才開始「如夢初醒」,發現倡議所言非虛。左為劉健恒。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翠媚 攝

六年事實印證 倡議帶來新增長

由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近6年,為環球發展開闢新增長空間。渣打人民幣國際化及「一帶一路」業務全球主管凌嘉敏早前受訪時表示,看好「一帶一路」發展前景,特別是留意到歐洲投資者開始關注有關機遇,而集團今年目標為來自「一帶一路」相關業務收入可達雙位數增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一帶一路」商機分羹者眾,不少外資銀行早已瞄準機會,積極拓展有關業務。其中渣打集團2017年已訂立目標,冀於2020年底前參與總值至少200億美元的「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凌嘉敏透露,有關目標其中在去年提早達標,而去年集團參與「一帶一路」新增項目亦按年倍增至100項,今年目標為來自「一帶一路」相關業務收入可達雙位數增長。

今年或去歐洲路演

集團早前業績披露,去年來自「一帶一路」業務收入增長按年升16%至6.8億美元。凌嘉敏指,集團去年參與逾百個新增項目中,有逾半項目都與道路有關,包括鐵路、交通設施等,「因為『一帶一路』項目需要過程,大部分都需要一條路,行得到、通得到,才可以做其他項目」,同時有逾半項目來自非洲,主因當地國家仍在發展中,對道路及交通設施等基建需求較大。

資料顯示,渣打在40多個「一帶一路」市場設有據點,為亞洲、非洲及中東等地的「一帶一路」項目提供金融交易、外匯、期貨及資本市場、企業融資等服務。渣打去年與內地的國開行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合作,並同意5年內在該領域合作金額為100億元等值人民幣。其中,渣打在杜拜參與全球最大、總值達43億美元的聚光型太陽能發電站項目 Mohammed bin Rashid Solar Park。該項目由中國內地絲路基金、沙特阿拉伯發電與海水淡化廠營運商ACWA Power及杜拜水電局共同投資開發。

展望未來,凌嘉敏看好「一帶一路」機遇龐大,又指集團今年稍後時間亦有機會去歐洲進行路演。她解釋,近期與歐洲同事溝通時發現,6年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當時不少歐洲投資者視之為「講笑」,亦無興趣參與有關項目,不過最近不少政治人士重提「一帶一路」,歐洲投資者才開始「如夢初醒」,發現當初倡議所言非虛,加上不少項目已經落地,因此重新審視「一帶一路」下機遇,且較關注一些可再生能源、廢物管理等項目。

貿戰無礙「帶路」推進

對於中美貿易再起衝突,外界質疑「一帶一路」相關業務或出現放緩,但凌嘉敏指集團未見到有關業務增長有出現放緩,又指中美貿易戰與「一帶一路」的建設並不矛盾,「反而因為貿易戰,令不少製造業搬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本身基建較完善的國家。」她又表示,事實上很多「一帶一路」的項目都源於當地國家的需求,「無論有沒有貿易戰,當地都有相關需求,如肯亞鐵路、尼日利亞機場等等。」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從中長線而言,仍然有不少理由予「一帶一路」推動多邊化聯繫,以去年情況為例,很多項目並非在一年內決定,反而是早已決定,因此不會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而貿然決定不做有關項目。他又指,近年接獲更多企業對東盟地區經濟、以及在當地設廠等需要注意事項查詢,亦留意到有更多投資者開始考慮在內地以外的製造地點,認為中美貿易戰反而會令投資者重新審視如何擴展策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