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大灣區」近期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市場紛紛討論大灣區的商機,有「大灣區達人」之稱的前海港駿達深圳商業服務董事余日峰認為 ,本港的服務業在大灣區具有一定優勢,目前是進軍內地的好時機,港商可乘着大灣區的規劃開拓內地業務。
中產將大增 2030年達1億
余日峰在過去10年,曾經拜訪超過1,000家工廠,協助超過兩百多家工廠企業成功融資,對內地企業經營狀況和模式有深度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下稱《綱要》) 2月中公佈,余日峰認為《綱要》的公佈,只是大灣區政策的延續,因為內地是行計劃型經濟,中央在基建上和政策上早在八至十年前已經規劃,他稱「基建上例如是港珠澳大橋和高鐵,政策上就是 CEPA 和《綱要》等,因為待基建交通配套等實體配套的硬件完成後,再施行軟件上的政策細節,才能拓展一個地區經濟,做到資金流、人流、物流形成。」
談及大灣區的經濟動力來源,余日峰認為大灣區內的中產階層急速增長帶來的消費力不容忽視,因為中產階層是支持消費的動力來源,中產階層通常會選擇在內地發展相對成熟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以改善生活條件,從而刺激城市內的消費,他相信到2030年內地中產階層的人口會達到1億人。
對於香港哪個行業在大灣區具有優勢,余日峰認為香港的服務業如稅務、會計和金融服務在大灣區或內地均具有不俗優勢,他解釋港商的優勢是有效率、誠信和專業,而且內地對於財富策略師的需求殷切,因為近十年內地人財富急增,但對於管理財富和投資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故此余日峰認為港商應乘着《綱要》政策出台,是進軍大灣區的良好時機,他解釋,「如果早5年進軍大灣區,區內的消費力未成熟,假若5年後才進軍又會與內地服務提供者競爭」。惟他覺得港商在開拓內地市場上比較猶豫,顧慮的事情比較多,因為始終在港的生意成熟穩定,需要轉型北上的動力相對會較低,不過余日峰認為隨着《綱要》出台,他相信港商會加快拓展內地商機的步伐。
服務業具優勢 開業成本低
此外,余日峰認為服務業的前期投資較傳統行業如製造業為少,「提供服務業的公司初期進軍內地市場,只需租下寫字樓設立辦公室,招聘大約5人以內的員工,投資額和在內地設廠購置機器、建廠房和招聘大量勞工相比,服務業的前期投入金額較少,令到業務更易發展。」
被問及香港在大灣區眾多個城市中,獲得中央最多眷顧,余日峰認為中央政府給予香港的優惠政策,相比其他外資和內資,香港可謂受惠更多,創業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不過,余日峰認為香港的港商不可以只依賴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進入內地市場前港商應該做足準備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