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有機」未必「天然」 買家大多懵然

2019-06-18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 香港文匯報記者莊程敏  攝■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 香港文匯報記者莊程敏 攝

產品標榜「有機」或無認證 機構冀立法規管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市民對有機產品愈來愈有興趣,但於選購時原來存有不少謬誤。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昨日公佈一項調查指,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有機產品為「天然產品」,更有超過八成市民表示選購有機食品的主要原因是「天然」,反映市民對「有機」與「天然」兩個概念有所混淆。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表示,即使產品標榜為「有機」,亦未必有取得相關認證,或可能有添加化學成分,長遠希望政府可以立法規管「有機」產品,讓市民可安心選購。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於今年1月底至2月中,於全港18區超過40個地點成功訪問810名市民,結果發現,有67.8%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有購買有機食品」,比去年的60%上升7.8個百分點,當中以灣仔區人數最高,該區有85%的受訪者有購買有機食品的經驗,其次是南區(82.8%)、大埔區(82.4%)及葵青區(80.4%)。

當中,「每天購買」有機食品的受訪者比例上升。

在消費金額方面,每月消費501元以上的高消費金額區間群組,人數總體比2017年上升3.2%,反映了高金額的消費者群組有所增長。

「有機食品」泛指從生產、處理、加工到銷售階段都按各項有機標準,當中不能含有任何基因改造成分或化學肥料。黃煥忠指,由於目前沒有法例定義「有機」,即使廠商將不是「有機」產品寫上「有機」字眼亦不觸犯法例,故希望市民可以提升對「有機」的認識,避免跌入消費陷阱。

75%人靠標籤判斷有機產品

調查指出,超過75%受訪者會以產品上的「有機標籤或有機認證標籤」作為判斷有機產品的憑據,比2017年多出4.2%,顯示愈來愈多市民認識有機標籤,加以善用來判斷有機產品的真偽。

購買地點方面,「超級市場、超級廣場、百貨公司及大型購物中心」仍然是市民最常購買有機食品的地方,有超過五成受訪者列為最常購買處。其次為「街市,包括所有濕貨市場」(42.9%,比2017年調查結果躍升9.4個百分點)和「健康食品專賣店」(26%,比2017年上升4.1個百分點)。其他購買渠道更包括「農墟」(8.2%)、「網上訂購」(7.3%)、「直接從農場購買」(7.8%)及「合作社」(5.8%)等,可見消費者比以往透過更多不同渠道購得有機食品。

調查又發現,購買「非食品有機用品」的市民其實不少,超過四成受訪者曾購買有機用品,比去年上升13個百分點。他們最常購買的是「護膚品或化妝品」,其次是「家居護理用品」。其他產品(包括「有機寢室用品」、「有機嬰兒用品」、「有機衣物」及「有機寵物用品」)的購買程度比去年亦有上升的趨勢,可見有機生活模式逐漸普及。

一年無買有機貨 75%人嫌貴

針對過去一年(2018年)未曾購買過有機食品的受訪者,約七成半的受訪者認為「價格比普通食品貴」是令其卻步的重要原因,而超過五成的受訪者則表示「有機產品與常規食品分別不大」。

公佈調查結果後,大會舉行「優質有機零售商計劃」暨「至TOP有機零售商」頒獎典禮2019,公佈及頒獎予49家「優質有機零售商」,及16家「最佳管理有機零售商」商號,予以嘉許和表揚。此外,經超過3,000人次在網上投票後,十家獲得最高票數之「優質有機零售商」的商號,更獲冠以「至TOP有機零售商」殊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