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周末專題 > 正文

【粵港澳生活匯】文旅融時尚 城市尋「非遺」

2019-08-09
■佛山剪紙以親民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民眾。 受訪者供圖■佛山剪紙以親民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民眾。 受訪者供圖

粵重塑傳統藝術 老技藝光彩煥發

城市文旅,對於一座城帶來的改變是什麼?在廣東的許多城市,文旅重塑帶來的影響正在生成。廣州恩寧路上,當廣州戲服與攝影相遇,「00後」成為捧場的主力軍;佛山祖廟商圈,商業與「非遺」傳承藝術融合,讓民眾感歎此地是一站式的「非遺」博物館;而稍遠一點的汕尾,如今也正通過一齣皮影戲、一座泥塑,探尋小城最樸素的好時光。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廣州舊街區 傳統中發現新潮

舊街區最能儲存城市的舊時光和技藝。在廣州的恩寧路、海珠橋,不僅匯聚當地人的「集體童年記憶」,也是遊客的「打卡」地。

穿戲服拍vlog引潮流

開在廣州的老西關恩寧路的永慶坊的KAKA STUDIO,是「90後」廣州戲服接班人何鳳婷在文化保育人士支持下搭建的一個文化平台,它既是一間攝影工作室,也是一個廣府文化的體驗基地,依託廣州戲服的傳統優勢,綜合了服裝、化妝、造型、攝影、DIY手工等領域,為廣府文化愛好者提供一個「知音」場地。

六年來,在何鳳婷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了解並且喜愛戲服,也讓戲服這種傳統製作融入更多活潑、創新的元素。70%的客人都是「00後」,她們奔蚨諡的廣州戲服而來,為自己能穿上精美製作的服飾去恩寧路走上一回。

對於想要了解廣州戲服製作技藝的客人,何鳳婷也都樂於普及一些廣州戲服的小歷史。比如,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廣州戲服,最初發源在越秀區人民南狀元坊附近,鼎盛時期不足300米的狀元坊就有50多家刺繡作坊,3,000多個繡娘在那邊工作。如今,為了讓戲服融入更多好玩的潮流元素,何鳳婷通過製作戲服立體圖書、拍攝vlog、開展藝術展等方式,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且多角度感受廣州戲服的魅力。

歷史街區蛋雕創作

位於廣州海珠橋腳的南華東路匯聚眾多嶺南藝術家工作室,而孫開福店成遠蛋雕工作室也是之一。不大的店內,除了琳琅滿目的蛋雕藝術品,也有源源不斷上門參觀、體驗的本地民眾和遊客。

孫開福透露,當時選址海珠橋旁開設傳承基地,就是希望在有歷史感的街區中來做創作,不僅有針對性地面向學生、市民開放,也能夠讓日常遊覽珠江景色的遊客有驚喜的偶遇感。

汕尾皮影泥塑 傳承民間文化藝術

汕尾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除了美食的號召力之外,是潮汕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匯地,孕育了7個國家級、1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白字戲、西秦戲、正字戲這些國家稀有劇種。

除此之外,陸豐的皮影戲、泥塑、汕尾漁歌、海豐麒麟舞、河田高景等近年更成為當地的特色文化旅遊產品,為它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感受這些古老技藝。

中國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汕尾市陸豐皮影戲是南路影戲僅存的一支,是中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遺存,陸豐市皮影劇團承擔了皮影戲傳承與發展的擔子。2006年,陸豐皮影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才得以在2007年恢復演出。

「皮影+動漫」造血

陸豐皮影戲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和傳承中,首要解決的是演藝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從皮影劇團正式招錄演藝人才開始,到2012年重點培養引進美術、繪畫等方面的人才。如今,儲備了一批皮影戲專業新生力量。三年前《嫦娥奔月》的成功首演,也正式意味茬兜蚰祤v戲傳承保護開始擁有了創作大型長劇的基礎和實力。

所以,到汕尾的劇場,或是走入鄉間偶遇一場皮影戲的惠民演出,是一件尋常事情。如今,汕尾意識到陸豐皮影戲要進一步發展,須吸引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年輕的觀眾。一方面,劇團集中力量開始新創作傳統長劇《哪吒鬧海》,另一邊也在培養「造血功能」,成立皮影動漫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希望陸豐皮影戲「以產業養事業」。

下一次,到汕尾,享用美食的同時別忘了看一場皮影戲。而想要動手感受「非遺」傳承藝術之美的,也可以去往捷勝鎮,這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汕尾文化古鎮。此地,不僅有許多具有歷史文化考古價值的名勝古蹟,而且民間傳統藝術也在此得以完整保存。

捷勝泥塑藝術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在當地提起捷勝泥塑,可謂無人不知。2012年,「捷勝泥塑」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它的代表性傳承人則是來自汕尾市城區捷勝鎮的周仲富。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更成立了工作室,為大眾近距離了解泥塑之美提供互動的場所。多年來,周仲富為汕尾許多名勝古蹟、寺觀廟堂創作各種形態各異、神韻具備的雕塑像,可謂名聞遐邇。比如,《媽祖塑像》就位於汕尾鳳山祖廟,《關帝聖君塑像》就在汕尾關帝廟內,《十八羅漢塑像》則坐落於捷勝得道庵,《觀音》、《同壽圖》、《海陸豐稀有戲劇臉譜》等經典泥塑作品,是許多當地人引以為傲的泥塑藝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