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內地專家破解免疫細胞「雷達」結構

2019-08-30
■黃志偉教授(左二)與指導學生比對實驗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王欣欣  攝■黃志偉教授(左二)與指導學生比對實驗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王欣欣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欣欣 哈爾濱報道)昨日凌晨,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破解了20多年來世界頂級科學家們夢想解決的重要難題。業界人士評價,中國科學家這一原創性科學發現,是人類理解細胞適應性免疫機制的重要里程碑。

黃志偉說,T細胞在病毒感染、癌症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中起着關鍵作用,而T細胞受體相當於T細胞的「雷達」和「眼睛」,可以識別病原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等抗原,並將抗原信號傳遞到T細胞內,像「指揮官」一樣啟動T細胞免疫反應,從而「殺死」病原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國際上對TCR胞外可變區如何識別各種抗原進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但作為細胞免疫基礎科學問題之一的TCR-CD3複合物組裝以及信號轉導的結構基礎仍然未知。」黃志偉說,該研究發現揭示了T細胞受體和共受體識別、組裝成功能複合物的分子機制。

有助開發腫瘤治療技術

國內遺傳學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張學教授說,黃志偉教授團隊對於T細胞受體結構的重要發現,對解析T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為利用科學手段將T細胞功能變強,進而用於醫學領域,對開發腫瘤治療和器官移植後續治療有重大意義。

《自然》文章審稿人高度評價:「該研究工作代表了細胞適應性免疫的分子機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