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彭興卓的21年從教生涯中,他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雲南省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下稱「戶撒」)戶早村的戶早小學擔任校長。在作為校長的7年裡,彭興卓親眼見證了這所小學從條件艱苦到躋身當地一流小學的變遷。用他的話說,戶早小學這些年的變化「翻天覆地」。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譚旻煦 雲南報道
戶撒是全國三個阿昌族鄉之一。而戶早小學目前183名學生,全為阿昌族。
昔校園簡陋 豬牛常闖入
彭興卓說,戶早小學以前校園逼仄,校舍年久失修,裸露的紅磚牆十分刺眼。由於沒有圍牆,周邊農戶的豬、牛等牲畜,時常闖入校園。師生擠在建築面積僅為166平方米的校舍上課,還要與牲畜為伴;到了雨天,走進校園就像踏入了水塘,積水沒過腳踝。
獲投資幫扶 今硬件完善
校園最大的變化發生在2015年。那一年,政府與企業對阿昌族進行整族幫扶,戶早小學建設項目被納入滇西邊境片區集中實施阿昌族整鄉整族推進規劃重點項目之一,投資78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原址重建。
短短一年內,一所嶄新的小學校園在原址拔地而起,成為戶早村最漂亮的建築群。校園佔地面積、校舍建築面積擴大,教學設施配備齊全,躋身隴川一流小學行列。
彭興卓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016年秋季開學的情景, 142名阿昌族學生身着整齊的校服,高高興興地走進嶄新的校園,開始他們新學年、新校園的第一天。
阿昌族學生代表在國旗下的發言說:「盼望着,盼望着,終於迎來了開學典禮......」這也說出了彭興卓此時激動萬分的心情。早在校園建設期間,他就忍不住隔三差五地來看看,對教學綜合樓、教師宿舍、學生食堂、運動場、足球場及相關附屬設施早已了然於胸。
看着眼前寬敞明亮、嶄新漂亮的校舍,全校師生心裡有說不完的喜悅,大家合計,在該校校名中嵌入「幸福」二字,冠名為戶早幸福小學,以表達感激之情;並還利用校園牆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美德、國學精粹等為主題,創作了壁畫和勵志標語,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熏陶。
業餘足球隊 鄉村賽奪冠
不僅如此,該校的教學也邁出了新一步。彭興卓說,以前由於條件限制,課程設置無法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音、體、美教學只能由主課老師兼任。而因為尤其缺乏運動場地和專業教師,過去的體育課基本上是「放羊」式,讓學生自己嬉戲打鬧了事。
彭興卓介紹,「新校園不但有了運動場,設置了籃球、乒乓球和短跑場地;還建起了戶早村第一個標準化足球場。」而隨着該校各方面條件的提高,引進教師難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新校舍建成後,該校調入了一位師範院校足球專業畢業的體育教師,開設了足球課,阿昌族孩子第一次接觸到了足球,興致頗高。該校就此成立了業餘足球隊,孩子們爭先恐後報名,認真刻苦訓練,去年10月在戶撒的鄉村少年足球賽中一舉奪冠。
彭興卓高興地說:「雖然這樣的賽事並不起眼,但可能影響這些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