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圓明園匠作則例》孤本真蹟回家

2019-09-15
■《圓明園匠作則例》是圓明園被毀160年來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圖為該古籍真蹟。中新社■《圓明園匠作則例》是圓明園被毀160年來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圖為該古籍真蹟。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圓明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以卑劣手段劫掠燒燬,曾經的「萬園之園」甚至連一本賬簿都沒有留下,這是百餘年來國殤之痛。「圓明園遺址公園」官方微信公號日前發佈消息稱,詳細記載圓明園全部修建細則的官方法令《圓明園匠作則例》近日正式「回歸」,這是被毀160年來圓明園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

根據發佈,《圓明園匠作則例》一直流散在民間,中國書店採集到了它的信息,與圓明園管理處聯繫。

專家一致認定為真蹟

8月6日,圓明園管理處與中國書店共同舉行了專家初審會,與會專家一致認定這套裝幀精緻的《圓明園匠作則例》為真蹟,是研究皇家建築藝術、工程管理等的基礎資料,是肯定、傳承、宣傳大國工匠精神的重要歷史依據,價值重大,值得收藏。最終,圓明園管理處迎來了《圓明園匠作則例》「回家」。

首次出現西洋樓記載

據介紹,「則例」就是依據法令或成案作為定例,產生於唐代。《圓明園匠作則例》共四十八冊,其裝幀精緻,於乾隆年間開始編寫,至道光年間成書,為當時營建皇家園林圓明園時的成規定律,對建築形式、規格尺寸、陳設物料、園林工藝、用工費用等方面都有記載,是非常珍貴的清代官方檔案資料。

《圓明園匠作則例》是始作於清乾隆年間、成書於道光年間的內府裝幀手抄孤本,是目前現世的第一本最完整、價值最高的則例,並第一次出現有關西洋樓的記載。

經專家論證,《則例》共兩函48冊,書中詳細記錄了營建圓明園所用材料的類別、規格、價值、用工等數據,同時還記錄了當時的匠作分類及其相關工藝與製作技術;涉及建築、園林、工藝、材料、人工經費等內容,涵蓋修建圓明園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裝修、畫、裱、佛像、銅錫、琺琅、營房、船隻的用料、用工規格;信息廣泛、事無鉅細,對圓明園的研究、保護、修繕、展示等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導意義,是了解、考據、復建清代皇家建築的重要參考資料和依據。

「圓明園遺址公園」官方微信公號表示,它是高於清朝工部的建築規則,是圓明園內建築必須遵循的成規定律,是圓明園建造的重要依據。這次重大發現和重要依據,將給圓明園未來整修帶來曙光和希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