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朝中措.重陽望香江

2019-10-22

江 鄰

2019年3月26日,星島新聞集團舉辦80周年晚宴。集團主席何柱國向林鄭月娥特首及滿堂嘉賓致辭,稱讚香港營商環境好,說朋友告訴他,去內地做生意,一返香港就「成身鬆晒,如沐春風」。

誰曾想,短短幾個月,春風變了秋風。

何柱國當時講這番話,是針對特區政府正在推動的《逃犯條例》修訂。他說,香港的成功全靠普通法,如果條例是與普通法國家銜接,商人好安樂,亦好樂意接受。但兩地有不同法治制度時,便要「諗得好清楚」,要想辦法消除商界的憂慮。香港最緊要的是「一國兩制」,而「一國兩制」最重要的就是普通法,做任何考慮時都不要衝擊普通法。

言猶在耳,一場風波劈頭蓋臉而來,讓人猝不及防。想必所有香港stakeholders都沒有預計到,原本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條例修訂,一個彌補司法漏洞的法律行為,竟會釀成這樣一場驚天動地的政治風波。

一亂千傷!當昔日繁華的面紗被撕下,這社會,竟是千瘡百孔。

無論風波如何收場,問題終會解決,秩序總要恢復,但有兩大後遺症注定落下了:一是法治傳統、規矩意識和專業精神遭到侵蝕,香港社會溫和、理性、包容、多元的神話戛然破滅;二是民粹主義和抗中情緒氾濫,兩地民眾間的不信任感已然生根。

事情究竟是怎樣起來的?特區政府的立法過程一開始就不按常理出牌,後來處理示威暴亂的手法也不高明。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上講,還是香港社會病了,而別有用心之徒又在這病體上胡作非為。

香港之病,首在教育。回歸二十二年來,國民教育嚴重缺失,歷史教育支離破碎,家庭教育進退失據。對Critical Thinking的偏執,使學生失去內省和反思能力。人生的一切挫敗都歸因於社會,內地負面事件則被無限放大。當政務司司長公佈迄今被捕的3,000多暴亂分子有三成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當中文大學對話會上校長被圍攻、內地生被辱罵,當維護國旗尊嚴的市民被毆打,當網絡欺凌無所不用其極,一股痛徹心扉的感覺襲來。是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如此是非不分、無法無天的孩子?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和分配結構的畸形,剝奪了基層青年的職業上升空間;變態的媒體環境,讓自由扭曲成罪惡的遮羞布;所謂爭取民主的鬥士,不遺餘力地把年輕人推向違法亂紀的漩渦。在這生態退化的土壤裡,教育失控的罌粟花蓬勃生長。成人病了,卻讓孩子去忍受催淚彈的硝煙,甚至血濺街頭。看到兩個遭槍擊受傷的蒙面暴徒,還都是中學生,心下淒惻不已。

任何社會問題,終極責任都可以歸結為管治問題。不管是特區政府,還是中央涉港部門,都應當問一問:在對香港行使管治權時,哪些該硬,哪些該軟,該管的是不是管到位了,該放手的是不是放出了足夠空間?人心問題是很微妙的,不可以想當然。正如成都武侯祠那幅著名的「攻心聯」所言: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關於時局,網絡上流傳茪@個段子:全世界都在分食香港這具屍體,美國得到了更多的貿易談判籌碼,中國內地收穫了更大的民族凝聚力,新加坡分得了更多的外匯和人才,日本韓國澳門瓜分了遊客和消費。不惜代價為自己的權益抗爭的香港,卻失去了自由、資金、人才、安全和未來。

重陽時節,本是香江好天,理應趁艷陽,沐秋風,相約登高。無奈,今年重陽陰雨綿綿,滿城籠罩在混亂和擔憂之中。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闋《朝中措.重陽望香江》,抒發蕭瑟淒惶、風雨霹靂之意。余頗有同感,隨即和之:

秋風驟起話淒惶,

人道又重陽。

歲歲清暉碧水,

而今風雨蒼黃。

沉痾痼疾,

魅魑魍魎,

一亂千傷。

但喚驚天霹靂,

揚威護我香江。

我把這首詞也放上微信朋友圈,很快收到一位媒體朋友的回覆:「驚天霹靂啥時來啊,愛國弟兄們快撐不住啦!」其實,所謂驚天霹靂,並非什麼通天大能,而是蘊藏於人民群眾中的正能量。一旦正能量聚合起來,將形成摧枯拉朽之力,對不合理的東西加以改造,創出新天。

正能量的聚合需要時間。特區政府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認為,騷亂的時間拖得長一些,效果未必不會更好。香港人在經歷這場動盪後,能提升自身政治現實感和成熟度,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哪些目標可以達到,政治底線在哪裡。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其中勢必發生爭鬥和抗拒。但世界大勢已定,在中國強勢崛起的背景下,香港需要重新在亞洲和東方找到自己的位置,想繼續作為西方世界的一部分已不可能了。

一聲嘆息!有些事情,必定要走完自己的邏輯,才看得見出路。好比一個受損的生態系統,假以時日,終會得以修復。只是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被修復的系統將不再是原有系統的重啟,而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新系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