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膛山人
本山人相信今天的讀者之中,大約已經有很少人會知道「東樂戲院」(見圖)在本港的哪一處了﹗
「東樂戲院」據悉是本港前富商何東爵士的物業之一,因為很多他名下的物業也是以東字開頭的,但這所「東樂戲院」之能夠甚有名聲及受眾人歡迎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東樂戲院」是一座設有很多座位的大型電影院,也有一個很大的舞台,可以上演大型的舞台劇或其他大型文娛活動及講座的地方。它位於太子道與水渠道之間而面向彌敦道的一座非常巨型的建築物,現在已改建成為一座大型的商廈,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很多港人也從來沒有見過或聽過「東樂戲院」這個名字的。
我為什麼忽然提起這座在九龍彌敦道上的大戲院呢?因為這座建築物是當時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九龍最有名氣的建築物之一,除了可以看電影之外,還可以看大戲,即粵劇或粵曲表演等,電影下午五時半的公餘場只收一人兩毫子入場費,所以,除了是一座眾人皆知的戲院之外,也有很多與這座建築物有關而又很可笑的傳說,實在使人難忘,有些笑話也是很有特色的。
在一九五零年開始及之後的一二十年之間,香港的身份證仍未普及,而且設計上是一張四吋乘八吋對摺的厚卡紙,加上貼有一張照片,是不容易隨身攜帶的,所以,絕大部分港人也不會把這張身份證隨身攜帶,因此很多警察在懷疑某些人不是香港居民的話,便會使用其他方法去確定這些人士是否香港居民時,便會向這些人士提出一些一般港人也應該知曉的問題,以確定對方是否香港居民,其中一個問題便是︰「『東樂戲院』在哪裡?」假如那人不知道戲院在哪裡的話,便可以押該人回差館作進一步查核,尤其是從新界元朗或上水進入市區的巴士上,截停巴士後,便找一些似乎不是香港人的乘客問一些類似的問題,以確定該人是否偷渡來港的人士的一種方法之一。
據說有一次,有一位乘客被問及「東樂戲院」在哪裡時?那位乘客的答案使全車乘客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他的答案就是︰「『東樂戲院』在新仙林舞廳對面。」而警察也毫無疑問地接受了那位乘客是香港人,因新仙林舞廳的確是在「東樂戲院」附近。而新仙林是舞廳主人將英文名「新西蘭」的諧音改過來的,卻真是舞廳的「最佳招牌」也﹗而另一笑話是「東樂戲院」對面還有一所基督教教會,門口的光管招牌本來是︰「信主得永生」,但因光管有部分失效,「永生」兩字變為「水牛」,形成招牌名是︰「信主得水牛」,光管失效也無意中為戲院添加了一些「香港笑話」。
「東樂戲院」市民只花幾毫子除了可以看一些重演的荷里活電影之外,也有粵語片及不時也有一些歌舞或話劇的表演看,收費大眾化,所以,戲院當時成為市民閒暇最佳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