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口述歷史戲劇計劃 觀眾親身體會 香港精神

2019-11-30
■賽馬會「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學校巡迴演出之紅磡《123》■賽馬會「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學校巡迴演出之紅磡《123》

活在當下固然重要,然而我們曾否想過「當下」是從何而來?如果說文化是歷史的載體,長者則給年輕一代提供了一個記憶的寶庫,讓我們能夠透過他們述說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上一代人的辛酸與快樂,同時細味經過歲月洗禮的香港精神。

由中英劇團舉辦的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已經有11年,參與的長者遍佈香港不同的區域。計劃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長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並在戲劇舞台上與觀眾分享。排練中長者除了能夠一起重溫「那些年」,也能讓觀眾深入了解到上一代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儀雯 部分圖片由中英劇團提供

2008年,中英劇團首次與深水鶞漯幫洃中艀X作長者戲劇計劃,由此為「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埋下種子。翌年,計劃正式在深水鶧_動,由中英劇團與康文署和多個地區團體合力展開,至今活動足跡已遍及全港11區。

2017年,計劃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正式起航,聯結8區社區中心、240位長者共同參與其中。活動中,長者學員會先參與戲劇課堂,再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讓導師聚合成劇本,之後再由長者親自上台演出。

戲劇計劃先於2018至2019年進行了70場學校巡迴演出,由今年11月至明年4月則進行8個社區巡迴演出及1個跨區總結演出。而除演出外,中英劇團亦以紀錄片形式記錄長者學員參與計劃後的改變及成長,更與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合作,研究戲劇計劃為參與長者帶來的得荂C記錄將逐步上傳計劃網頁,供大家回味。

即將於12月13日至15日在沙田大會堂文娛廳上演的《我們的摩登時代》(下簡稱《我們》)將把這些美妙的老故事帶進沙田。屆時,劇團將會把整個沙田大會堂文娛廳改裝為類似職業博覽會的場景,在不同的攤位內,透過戲劇、訪談、展覽,讓觀眾了解從前歲月中不同的工種軼事。

遊歷式劇場的百分百感受

《我們》以香港各行各業的人物故事作為藍本,設計出「遊歷式劇場」。演出團隊還特意收集了很多來自不同時代職業生涯的故事、實物和相片,然後進行複製,將仿真度極高的道具呈現台上。觀眾不但能夠遊走於不同展位欣賞劇目,也能夠近距離感受和觀賞模仿當年的佈景,最後台上台下的人更有互動和交流的機會。

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的各行各業漸漸走上軌道,經濟隨之進入增長期,迎來了這個時代安逸的生活。當時市民各自投奔不同的行業,給自己和家庭建立穩定的生活。他們在職場上學習不同的手藝和技術,一點一滴的付出為香港打下了未來的基礎。故事中有曾經參與演藝學院、地鐵工程的地盤工人,在紡織廠被欺負、但卻在職場中收穫愛情的車衣女工,從聖約翰救傷隊當義工到決定將它成為終生職業的急救員等等,這些小人物的真實故事。觀眾可以從戲中了解到大時代中一個個鮮活個體歷程、掙扎、際遇以及價值觀的變化,也感受香港隨茼~月的更迭和變遷。

戲劇促進社區聯結

現年七十三歲的陳廣滔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當急救員的經歷,最後他的生命故事被團隊改編搬上舞台。陳廣滔除了在急救員的故事部分親自飾演自己的經歷以外,他還在車衣女工的故事中飾演工廠的老闆,編織了一段與女工之間的愛情。過去經常在鄰舍輔導會參加活動的陳廣滔,從來沒有演出經驗,他坦言自己的故事能夠被選中,甚至自己還當上主角,實在非常意外和開心。上了一兩節課後,他就對戲劇充滿了新鮮感。「困難一定會有,我總是不知道怎麼入手,但是導演都會給我很好的建議,同學之間也會互相鼓勵,願意一起去改善,慢慢就增加了彼此的認識和感情,也感受到我們是一個團隊。」陳廣滔覺得在拍戲中獲得了不少前所未有的體驗,也對自己平時的身體表達多了很多反思。

陳廣滔憶述年輕時在聖約翰救傷隊只是一名義務急救員,後來這變成他的全職工作,是因為他時刻享受其過程,也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現在的年輕一代課餘或者工餘的時候能夠做義工服務社會,因為不知道哪一天就能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提供協助。「在聖約翰救傷隊的經歷讓我幫助不同的人,當然家人往往是直接得益者,我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感染現今的年輕人發揮助人的精神。」陳廣滔說。

「很多人都說香港人很『捱得』,但它是怎麼來的?在《我們》裡面我們可以看見上一代人怎麼經歷他們的困難,也能發現其實香港人對自己的職業很有責任感。」中英劇團教育及外展經理江倩瑩覺得口述歷史戲劇計劃舉辦了11年仍然有它吸引力,是因為那些上演的故事都是長者的親身經歷,不但具有戲劇性,也有珍貴的價值,能讓更多人知道香港精神的由來,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每個人怎樣影響歷史的發展、改變香港現在的生活。除此以外,計劃早前亦在不同學校完成了70場巡迴演出,從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學生對長者固有的想法。「布幕打開的時候,學生都被台上的道具、佈景、服裝所吸引。長者的活力和輕快的節奏都讓學生對長者另眼相看。」江倩瑩認為戲劇不但促進了社區的連結,也拉近了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的距離。

長者表現令人新驚喜

中英劇團駐團戲劇導師、《我們》的導演葉君博,過去在兒童戲劇教育方面有多年經驗,本次卻要跟不同的長者合作、交流,他覺得長者和小孩其實都一樣,都很喜歡玩和嘗試新事物。他認為無論是教大人還是小朋友戲劇都首先要幫助他們找到身體的表達方式,然後教他們怎樣進入戲劇的世界。「我覺得長者們都很謙虛,因為講年紀和人生閱歷他們都一定比我多,但是他們都願意嘗試我給他們的建議。」葉君博很欣賞長者能夠放開心態去學習,過程中他觀察到學員漸漸不再對某些事物妄下判斷,他們藉荈吇央B不斷嘗試,尋找新的突破。「這個世界不同的人說話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排戲中他們會多了一個視角去看世界,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 」同樣,葉君博期望進場的觀眾也可以從演員對自己專業的嚴謹態度中,對自己的時代、從事的職業有新的感悟,並思考在不同處境處理問題的方式。

對於葉君博來說,從計劃開始、拍戲到接近演出,與長者相處的每個時刻,他認為,都是一份收穫。「長者的故事五花八門,都讓我非常深刻。他們以為那些很普通的東西,其實在我眼中都充滿驚喜,而且很重要。」葉君博憶述有一個學員分享自己年輕的時候在舊屋h開美容店,拿出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張宣傳單張,裡面記下了當年美容服務都包括了什麼以及它們的價位,他認為這些平凡的舊物都是很好的歷史見證。「遊歷式劇場的《我們》就像一個很大的資料庫,還有很多故事有待被觀眾發掘。」葉君博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