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屆烏鎮戲劇節繼第六屆以「容」點題後,以「湧」為題,意在「靈感創意噴湧而出」。以1,300年歷史古鎮為舞台的烏鎮戲劇節首辦於2013年,成長7年,正成為一扇中國看世界的窗口,其多樣性的呈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戲劇人雲集烏鎮,品味中國這場可以比肩阿維尼翁和愛丁堡戲劇節的饕餮盛宴。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茅建興
回望10天戲劇盛宴,來自13個國家的28部共計141場特邀劇目演出、18組共計60場青年競演演出、超過1,800場古鎮嘉年華充滿了4.92平方公里的烏鎮西柵景區空間,劇場內外,白日深夜,好戲連台,目不暇接。與此同時,14場小鎮對話、5個戲劇工作坊、5個IATC青年戲劇評論工作坊、10場朗讀會架起舞台與觀眾的橋樑,給狂歡以沉思,給震撼以深度。「大師浪潮」、「名著漩渦」、「先鋒海嘯」、「奇思漂流」以及「學院漣漪」5大板塊,噴薄而出的劇場源流,為觀眾展現戲劇藝術波瀾壯闊的靈感創意。
10月25日開幕夜,古鎮嘉年華首次陸水空三線巡遊啟程,「飛魚」從元寶湖飛行至烏鎮大劇院,完成長達50分鐘的預熱。烏鎮戲劇節四位發起人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孟京輝邀請開幕大戲《三姊妹》導演尤里.布圖索夫和世界級戲劇導演鈴木忠志共同敲響開幕大鑼。
本屆烏鎮戲劇節有超過1,800場古鎮嘉年華首次在戲劇節開幕前走出烏鎮,戲劇節期間,陸水空三維立體式的演出形態,填滿了烏鎮劇場之外的每個角落。席地搭台,承天為幕,陽光變燈光,美景化舞美。在烏鎮,戲劇隨時隨地發生,在最近的地方看到最遠的風景。戲劇、音樂、舞蹈、大型木偶馬戲、公共空間展演、越界及創意等世界範圍內的表演藝術和本土多樣文化形態共聚古鎮街頭,呈現時空交融的藝術新景象。藝術家張華潔在嘉年華演出中,為烏鎮創作的繪畫作品《墨上行動》則被烏鎮永久收藏。
拓寬戲劇的成長之路
愈加成熟的烏鎮戲劇節銳意猶在,不斷拓寬戲劇的成長之路。
此次在烏鎮上演的《太陽和太陽穴》就給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該劇導演孟京輝看來,這部作品的風格是農業風加上重金屬。「這是布萊希特的作品,它和另一部柏林布萊希特劇院帶來的《高加索灰闌記》形成一種呼應。柏林布萊希特劇院建院70多年來,這是第一次來到中國演出。那部戲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特別有力量。我希望兩部布萊希特的作品之間,能形成某種對話。中國戲劇導演解讀布萊希特,解讀世界名著,我們也有自己的內在邏輯,創新一直是我劇場表達的核心要素。我會用孟氏美學和劇場思考將布萊希特的思想發揮到極致,是一種感性飛揚之下的理性。」
在同是發起人的賴聲川看來,烏鎮戲劇節的主題設定上,一直是圍繞「水」展開。今年的主題「湧」也不例外。戲劇節的主角一定是深具活力和想法的年輕人。「湧」最能代表這群人的身體狀態以及精神狀態,他們對藝術具有爆發力。本屆戲劇節還增加了「學院漣漪」項目,就是讓世界上一些專業戲劇學院帶團到烏鎮來演出。
本屆青年競演以「看不見的人,鑰匙,飛機票」 三個元素進行命題創作。來自全國18組90位競演青年以及嘉年華128個節目的全體演員700餘人,於十天內全部集結烏鎮,共同完成一場千年古鎮的戲劇狂歡。青年競演經過3輪公演,《雞兔同籠》、《黎曼的宇宙》、《三打普拉斯》、《劇院故事一則》、《七年之癢》和《不咸山》6組作品闖入決賽。經過最終評選,《劇院故事一則》獲得小鎮獎「特別關注獎」。《黎曼的宇宙》組導演金石飛、演員劉一君摘得小鎮獎「最佳個人表現獎」。青年競演大獎--小鎮獎「最佳戲劇獎」 被《雞兔同籠》捧得。
11月3日夜,本屆烏鎮戲劇節在「永不閉幕狂歡夜」的派對中再次走向高潮,隨着青年競演獎項逐一頒出,現場DJ演奏、嘉賓表演穿插全場,熱愛戲劇的朋友們同場舉杯歡慶,閉幕派對「嗨」到午夜。閉幕式上,2020第八屆烏鎮戲劇節主題和時間正式對外公佈。第八屆烏鎮戲劇節主題為「茂 Flourish」。茂,豐富而非繁複,野生而又叢生,茂士即才士,茂年即盛年。第八屆烏鎮戲劇節將於2020年11月5日至15日再次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