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馬未都:沒有戲劇就沒有電影

2019-11-23
■馬未都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 茅建興 攝■馬未都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 茅建興 攝

來烏鎮兩天,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看了兩場戲,「《三姊妹》迎合了國外戲劇當下越來越長的趨勢,但觀眾一定要有準備,作為經典,它反映的時代與我們現在有間離感,與我們的生活關聯不大。而孟京輝的《太陽和太陽穴》則更易懂,雖然題材取自國外,但用了中國人能夠理解的元素。」

對於戲劇,馬未都認為,戲劇是現代視覺藝術的鼻祖,「現代媒體把現在的視覺藝術,如電視劇、電影變成了最普遍的藝術。但是沒有戲劇就沒有電影。當下的電影市場已經走入了另途,今天世界級的大片已經不大熱衷於講故事了,而熱衷於炫技。電影的趨同化非常明顯,都會朝着一個方向去努力,比如都朝着特技方向去努力,所以對人的表演是否真實已經不大在意。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養了一群貓,今年,他嘗試做了一部有關觀復貓的兒童劇,在他看來,「這部作品非常符合今天全社會的心態,我希望這樣的戲能有機會加入到烏鎮戲劇節來,因為親子場會滋養你的內心,會給戲劇帶來另一種生機。」

「看戲對孩子未來的心智成長是有極大好處的。戲,你只要看得多,跟文學書讀得多一樣,都會滋養人的內心。美盲比文盲還可怕,很難教育。但其實審美這件事最簡單的,就是從小要看,不僅要看博物館,還要看戲,還要讀文學書,那孩子長大了,就跟別人不一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