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致電身在澳門的導演及製作人陳欣健,他心情難過地說:「估不到小田走得那麼快,昨(前)日才去探望他,為他打氣,在他耳邊說『你快點好轉,我仲要上你節目做嘉賓合唱呀,你欠我一次。』慶幸見到他最後一面,人生無常,真的要珍惜眼前人!」他亦向小田秘書講了,有需要他隨時來幫手。
陳欣健謂小田由童星開始,60年代就已經走紅,1976年他第一次參與第一部電影《跳灰》便找來小田寫首歌給蕭芳芳唱,才有《問我》的誕生。
個子矮小膽識過人
陳欣健又感性地寫了一篇追悼文:「黎小田和我就像飄在空氣中的番梘泡,兩人一生中多次輕碰、然後分開。我從未當面稱讚過他,只是在他的身旁以欣賞、羡慕的眼神,渴望分享他的音樂才華。現在他離開了,我才後悔沒有在當面稱讚他、感謝他。 可能他的自信和謙虛已經告訴了我,『你不必讃(讚)我,我知道自己有多棒!』60年代我們在喇沙初中每天一齊上課,下課、逃學。小息和放學後,周末時,總會聯群結黨、看電影,識女仔,打拳頭架,他雖然個子矮小,但膽色(識)過人。打架永遠站在前面,對手比他高時他也會毫不猶豫跳起來出招!畢業後他成為職業樂師,在很多地方,例如沙田的華爾登酒店、夏蕙夜總會、珠城夜總會,我都乖乖地聞歌而至,靜靜地細心欣賞。為麗的及亞視創作了不少經典電視劇主題曲。我入主『華星唱片』時雖然他巳(已)經離開,然而他為梅艷芳、張國榮、呂方所創作和監製的金曲和成就,更成為我的榜樣和我的動力。有一段時間,晚上想藉着酒和音樂來忘掉日間工作的紛擾,我便會去到跑馬地電車總站附近,他主理那間Piano Bar。在窄窄的空間中,欣賞他的鋼琴和低沉溫柔的歌聲, 還有他帶來的兩位青春女歌手,衛詩和衛蘭兩姊妹, 透過他們一首首的英文金曲,我渡(度)過了多少個無憂的夜晚!1976年我找來小田寫一首民謠風格的做電影?(插)曲,他大筆一揮就帶來一首永恆的《問我》。」
「問我歡呼聲有幾多,問我悲哭聲有幾多,我如何 能夠 一一 去數清楚! 問我點解會高興 究竟點解要苦楚? 我笑住 回答講一聲 我係我。無論我有百般對或者千般錯 全心去承受結果,面對世界一切,那怕會如何,全心保存真的我......」
回味《問我》的歌詞,似乎就道出了小田為人強烈的自信,謙虛和對朋友的熱誠。陳欣健表示,有朝相見,自己一定會拉着他的手,對他說:「小田,你是這個五十幾年老朋友的偶像,你更是我們香港樂壇的真英雄!」